阿史那俟利弗、阿史那咄苾和李孝興控制牙帳之後,首先便是對牙帳中的義成公主勢力進行清洗。

有李孝興在,這清洗倒也沒什麼麻煩。

這些東突厥貴族都是牆頭草,素來是誰強便依附於誰,早沒了忠誠和羞恥。跟著義成公主不過是混口飯吃,也沒幾人真對義成公主母子忠心耿耿。

所以眾人盡降。

就連阿史那執室見之,也選擇了兩個侄兒。憑藉阿史那執室的威望,還替二人穩定了局勢。

接下來便是分贓,這才是重點。不過財貨什麼的還好說一些,大家真正在乎的還是義成公主在突厥牙帳的一萬六千帳百姓。至於李孝興這個萬騎,他可不傻,雙方本就是一個脆弱的聯盟,他自不會投入二人任何一人的麾下。

李孝興還準備帶著這個萬騎南下關中呢。草原這鬼地方,他可沒興趣。

於是李孝興分走了麾下這個萬騎所在的五千餘帳,剩下的便由阿史那俟利弗、阿史那咄苾二人均分了。

二人也需要李孝興的幫助,只得同意。

二人又令一同參會的各大小貴族,聚集部眾,和他們一同反隋。

這麼多年,東突厥在大隋的打擊和內部不斷地爭鬥下,實力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嚴重下滑。舊的一代人已經死光,而新一代卻仍未長成。

其實無論阿史那俟利弗、阿史那咄苾二人到底誰成為新的大可汗,所有面對的最大問題,並不是大隋的問題。而是東突厥一甲子的人力積蓄,在這短短十多年的時間裡,將要損耗殆盡了。

無休止的戰爭,突厥人的血,快要流乾了,他們該怎麼去補充血液。

當然,現在沒人意識到這一點,或許他們已經意識到了,但是無可奈何。此時此刻,前進的腳步,根本停不下去。

眾人分完贓之後,便開始對北面和南面的義成公主的勢力動手。義成公主手底下有五個萬騎,他們實際上才奪取了一個。

剩餘四個萬騎若是反攻突厥牙帳,萬騎有可能翻盤。

眾人之所以先分贓,倒不是眾人沒有意識到時間的緊迫,事情的艱難,敵人的強大。而是阿史那俟利弗、阿史那咄苾二人相互各懷鬼胎,誰也不願為另一個作嫁衣,唯恐另一個人獨吞了勝利果實,只得先分完勝利果實,再行下一步了。

也幸好義成公主麾下的部隊沒有一個能統合三軍之人。

此時北面的兩個萬騎,在阿史那突鄰和賀紇的統帥下,正在鹿渾海以北五十里的地方待命。

阿史那突鄰是突厥貴族出身,屬於當初都藍可汗那一支,是最早被劃為義成公主部屬的人。而賀紇則出身普通,只是一個百夫長的兒子,屬於義成公主超擢之人。

二人也因為出身、地位,為義成公主所信重。

此時二人已經在鹿渾海附近等了四五日,四面巡探了很遠,卻始終不見阿史那俟利弗的軍隊蹤跡。

二人有些納悶,而且令人比較生疑的是送往牙帳的信件,亦沒有得到回覆。

正當二人準備派出大規模的偵騎四面搜尋時,從牙帳有人到來,送來了大汗和可賀敦的命令,命二人立刻率部返回牙帳,不得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