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宗穿過東渭橋,一路打馬直奔高陵縣城,終於在子夜時分見到了李淵。

聽聞長安有人來,李淵也是吃了也一驚,忙令人引進來。

在李淵心中,長安的防禦一直是個大問題。能否守住,只能看隋軍願不願意打。現在長安有人連夜馳奔過來,難道是長安失陷了?

李淵心中滿是疑問,就看到滿是血汙的李道宗進來。

見到李淵,李道宗“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哭了起來。

李道宗雖然驍勇,但畢竟才十五歲,還是個孩子。之前為了送信,一路強撐著勁,不敢鬆懈,今見到李淵,總有見到能為自己做主的長輩了,這一股氣立即就洩了下來。

“伯父,你快發兵去救救我二叔吧!”

李淵也是一驚,忙問道:“長安怎麼了?孝基怎麼了?”

“不是長安,是叔父在東渭橋遇到了隋軍的伏擊。”

李道宗兩眼兩眼噙淚,情緒激動,說出來的話也是讓人一頭霧水。

“到底怎麼回事?你一五一十的告訴我。”

李道宗這才擦乾眼淚,將許洛仁前往長安求援,言唐王命李孝基出兵東渭橋,接應唐王大軍南返,李孝基遂奉命出兵,卻沒想到今夜遇襲之事,原原本本地說了清楚。

李淵聽到最後,不禁扼腕道:“孝基糊塗。我就是真讓他支援,也不會在東渭橋。所有人都知道此地為高陵前往長安的必經之地,隋軍必在此重兵堵截。從東渭橋突圍,不是正好落到隋軍的包圍圈裡?

而且隋軍在東渭橋附近,幾無兵馬,不是更令人生疑。”

這時溫大雅勸道:“主公,榮國公也是救援主公心切,才落入隋軍的彀中。”

這時李道宗吃驚道:“伯父,難道你沒有向長安求援?”

李淵乃說道:“我是幾次去信,令孝基派人在長安西北渭橋、西渭橋方向,擇機接應,卻根本不曾讓他前往東渭橋。東渭橋就是一個死地,怎麼能去東渭橋?”

李道宗瞪著兩眼,彷彿見到不可思議的事情。

“可是許洛仁送的求援信中,正是叔父的親筆信啊。”

李淵聽了,嘆息了一聲道:“許洛仁在洛水一戰中就失陷於張文遠部之手,我本以為他已經戰死了,現在看來,他應該是投降了隋軍。”

至於李道宗說的書信,李淵也有些吃驚。

“此必為河北軍偽造的我的書信。只是這封信以假亂真,竟然能瞞住玄真(裴寂字)、孝基、時文,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說到這,李淵還後怕不已。

若是往後有人再假傳自己的信件,麻煩就大了。

其實李淵不知道的是,怎麼可能會有完全模仿一個人的字而所有人都看不出來的。信裡的字都是李淵寫的,只是隋軍的高手將某幾個字調換了位置,最終瞞住了所有人。

這時李淵又問道:“孝基如何?”

提起李孝基,李道宗又悲傷起來。

“叔父率八千兵馬,星夜疾馳,沒想到遭到了隋軍的伏擊。我臨來之時,全軍已經崩潰。叔父怕伯父不瞭解渭南的情況,才命我突圍而出,來見伯父,盡敘渭南、長安之情。”

說到這,李道宗帶著哭腔說道:“求伯父救救我叔父吧。我臨行時,叔父尚在激戰,高陵離著東渭橋並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