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攻守異勢(第1/2頁)
章節報錯
重門隨地險,一徑入天開。華嶽眼前盡,黃河腳底來。
潼關這道天險之地,古來便是關中的屏障,擋住西來的關東軍隊。可今日這道門戶,落入外人手中,竟成了懸在關中咽喉處的一道利刃,讓數萬唐軍在此,動彈不得。
潼關天險,高出雲表,幽谷秘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天下少有。
為了拿下此地,唐軍東線統帥李建成不知道用了多少辦法。明爭暗奪,武攻智取,費勁了心思,可惜混無辦法。
屈突通老兒,是人老薑辣。作為一個善守的名將,他死死地守住潼關內外,宛如一支插滿利刺的豪豬,將整個防線守的是滴水不漏,讓人根本無處下口。
此時的屈突通,可不是歷史上充滿絕望的屈突通。
唐軍擁兵數萬,隋軍也不枉多讓;唐軍有永豐倉,隋軍也有常平倉。兩邊無論是兵力還是物資,都拼的一個不分上下,而且一攻一守,佔上風的是屈突通。
於是李建成屯兵潼關外整整半年,仍沒有絲毫戰果。
半年的戰爭,苦戰不下,師老兵疲,唐軍士氣,降到了極點。
藉著李世民兵敗淺水原的機會,李建成終於支撐不住,選擇退守永豐倉。與潼關大營相比,至少永豐倉有堅城可為防禦,安全了不是一點半星。
而且李建成也有其它擔心,若竇抗真擋不住薛舉,西秦軍順涇水南下,威脅長安,李建成至少還有機會快速支援長安。否則待在潼關,三百里外的長安,他是鞭長莫及。
而且最最重要的,面對屈突通老兒,李建成根本沒有信心可奪下潼關。
而選擇屯兵永豐倉,向西可支援長安,向東可攻打潼關,又有充足的糧草支援。至少在李建成看來,這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李建成動了,對面的屈突通也動了。
到目前為止,屈突通完美地表現出一個忠臣該有的樣子,堪稱忠臣之典範。
望著李建成撤退的隊伍,屈突通此時對黃明遠有著無比的佩服。雖說屢次見到黃明遠戰場上的風采,但他這次還是為黃明遠料事如神的本事所驚到。
之前薛舉東進,眾人都不看好薛舉。
一方面薛舉幾次東進,無論是走扶風郡還是走安定郡,均遭敗績;另一方面李世民是黃明遠親傳弟子,又曾在隴山擊敗過薛仁杲,連梁默都差點在他手上覆滅,眾人雖然不齒李世民忘恩負義的行為,但也承認他的本事。
薛舉長途跋涉,李世民以逸待勞,怎麼看也是李世民勝。可誰也沒料到,李世民在淺水原就這麼被薛舉乾淨利落的擊敗了。
李唐西線一敗,必然從東線抽調部隊,東線的壓力也隨著減輕。今李建成離開便是明證。
李建成想逃,屈突通當然不能讓他逃。
河北中樞自決定對關中用兵,已經一個半月了。雖說這段時間河北混亂,但中樞卻沒亂,黃明遠更是在養病的這段時間,制定了進攻關中的路線策略。
屈突通這一路,就是跟李唐對子的。只要屈突通能牢牢地牽制住李建成這支李唐最大的機動兵團,多大的傷亡黃明遠都能承受。
於是在李建成撤離的當夜,屈突通親率六萬人馬,向西追擊。
這半年來,河北給屈突通補充了不少軍隊,使得損失極大的右驍衛軍得到極大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