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步步危局(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些人再加上留守長安的裴寂、武士彠和失陷在晉陽的劉政會,才是李淵的絕對心腹,甚至連劉文靜都算不上。
三人之中,殷開山原是吏部侍郎,唐儉是內史侍郎,唯有溫大雅不顯山不露水,掛著大丞相府記室參軍,但實際上溫大雅才是李淵的謀主,專門典掌機要。後世歌頌李淵功績的《大唐創業起居注》就是他寫的。
四人坐定,摒退眾人。
李淵將長安的求援信遞給溫大雅和唐儉。
二人看罷,俱是面面相覷,說不出話來。
“今日局勢至此,已危如累卵。我軍該何去何從,諸位有什麼意見?”
這時眾人互相看了看,殷開山說道:“長安必須得救,但不能我軍去救。”
李淵忙看向殷開山。
這時殷開山說道:“隋軍之前不斷在同州發起攻勢,就是要調我軍出長安。現在兵逼長安,恐也調我軍回長安。
這從長安到同州,一來一往,我軍又多是新軍,一旦遇到突襲,後果不堪想象。”
溫大雅和唐儉也皆是贊同。
張文遠和劉雲芳擺出這個架勢,原本意圖還不是很明顯,現在是圖窮匕見,就是要困住李淵主力。
隋軍騎兵加關中平原,唐軍一群新軍撤退,不死也得拔層皮。
這時李淵問道:“那長安怎麼辦?”
殷開山說道:“我軍在下邽還有馮、姜二部,約有萬人,可支援長安。鄭縣有折威軍統軍將軍楊屯和襄武郡公(李琛)也可支援,還有藍田濟北郡公(李瑊)部,散關的秦公部,皆可調動。
隋軍長途奔襲,兵力必然不多,只要防住他的突然一擊,困也能把他困死。”
李淵搖了搖頭。
同州不能動,鄭縣、藍田和散關就能動?三處一動,東面的屈突通,南面的梁默、焦方威和衛文通、李仁政也得動。
而且散關在西面,李世民鞭長莫及。
只靠馮少師、姜寶誼的萬餘人馬,未必可行。
這時溫大臨似乎看出了李淵的想法,便說道:“下邽軍隊不足,亦可調鄭縣的楊屯將軍西進。
到時候楊屯將軍屯駐新豐,向西可隨時支援長安,向東亦可看住屈突通部。”
李淵想了想,只能點點頭。
他也不能憑空生出軍隊。
楊屯駐紮在新豐,與長安成掎角之勢,穩住長安東線,又防備屈突通西進,也算勉強可行。
當然這治標不治本,長安缺的是軍隊。
“我等也要準備撤退了。”
雖然不能急著撤,但李淵也不準備再繼續守衛同州。
長安時刻處於危險之中,他這麼多軍隊擠在同州,沒法前進也無力救援,反倒成了孤軍。
三軍主力至少要撤到洛水西岸,使自己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態勢,而不是像這般如別人桌上一盤菜一般。
李淵又命令王纊率領鼓旗軍,在洛水之上,修築浮橋,防備隋軍水師的襲擊。
而李淵,則開始進行撤退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