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兵入漢中(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梁默身死,實際上便意味著左御衛軍的崩潰。這支心思混亂的軍隊,能堅持到現在,只是因為有梁默的存在。
整個大業時代的前六年,將星璀璨,黃明遠就是最閃亮的那一顆,可是還有無數的綠葉陪襯,共同組成滿天繁星。
可直到今日,張壽、梁默、獨孤覽、張定和、荊元恆、周法尚、史祥、王仁恭、宇文成都······這些崛起於仁壽年間,閃亮於大業時代的大隋中生代將領,除了還在黃明遠身邊的荊元恆,其餘諸人,已盡數不在人世了。
當初的盛世大隋,再也回不去了。
散關失陷,三軍盡潰,只有長史郭行方帶領兩千多尚忠於梁默的軍隊逃回梁泉。
其餘梁默麾下大將,諸如成仁重、孫千等眾人,眼看形勢不對,便盡皆投降了李世民。
或許這些人早就準備好了投降,只是梁默的存在,使得他們沒有機會。現在,再也沒有什麼可以阻攔他們的了。
至於梁默的屍體,李世民讓人禮葬在散關外的山上。
梁默很得軍心,現在又是個死人,禮葬之事,也能盡收其部的軍心。
李世民拿下散關之後,並未停歇,只留下部分軍隊收攏慘劇,自率精銳向南追擊。
李世民很清楚,拿下散關只是第一步,從散關往南,一路盡是險阻,不知道什麼地方就能成為天塹。現在趁著梁默身死,河池郡的隋軍兵馬反應不及時,他要儘可能的往南打。若是等到漢川郡的焦方威前來支援,收拾各處軍隊,再想突破河池郡,就沒那麼容易了。
郭行方一路南逃,被李世民在黃花驛(今陝西省鳳縣鳳州鎮北六十里)追上。郭行方一個文人,當然不敵,與李世民之戰,又是一陣潰敗。
眾人且戰且逃,等逃入梁泉縣城,只剩下不到千人。
左御衛兩萬多人,分為三部。
主力一萬五千餘人為梁默統帥,在散關阻擊李世民。一路為虎賁郎將劉德裕統帥,約七千餘人,鎮守順政郡,阻擊南線的李孝恭。
當初梁默佔領河池郡,便順勢取了南面的順政郡。順政郡的治所順政縣(今陝西省略陽縣)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往西接沮水道抵漢中,其境內的陳平道還能直接入川。若不是兵力不足,梁默就一路打到川中了。
李孝恭入蜀之後,為了打通秦川的聯絡,屯兵金牛道,不斷地攻打順政郡,皆為劉德裕擊退。
最後一路約五千人,被梁默之子梁周和黃明景統帥,鎮守河池郡。五千人看似不少,但皆是二線新兵,且分守梁泉縣城、兩當和留壩,兵力著實緊張。
郭行方逃回梁泉縣城,李世民也隨之而來,將梁泉縣給團團包圍。
梁默陣亡的訊息,震動了梁周和黃明景。
梁默也算當世名將,佔據優勢,卻這麼死在部下手中,著實令人難以置信。
梁默之子梁周當場便想率軍出擊,找李世民尋仇,黃明景費了一番功夫,才將他勸住。
當務之急,是左御衛的前途。至於主動出擊,無異於自尋死路。
梁默身死,軍中無主,自是要推舉一人出來主事。
梁周雖然是梁默的兒子,但畢竟年紀較輕,性格又比較莽撞。而黃明景雖然身份特殊,但相較於左御衛眾人,還是個外人。於是眾人推舉長史郭行方暫時為軍中主帥。
不過郭行方治政是把好手,但領軍差了不少。
而且散關一戰,郭行方有些嚇破膽了。束手束腳,畏畏縮縮,盡丟了城外各處要地,讓李世民將他們團團困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