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子葬禮(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河北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府庫也不充盈,黃明遠也不可能為了天子的一場葬禮而鋪天蓋地的花費。因此這葬禮省略了內部比較複雜而奢華的程式,只剩下給外面人看的哭靈了。
畢竟天子屍體都不在信都,也沒法“入殮停靈”。
外面的百姓可不懂這裡面的門道,眼看整個城池盡白,闔城官員都在哭,規模宏大,氣氛濃烈,無不讚嘆衛公的忠孝。
尤其是知道衛公因此而吐血生病之後,更是為之動容。
按照禮制,天子去世後的第二天要進行“小斂”,小斂第二天,會開始舉行“大斂”。“小斂”有十九套斂衣,大斂更是需要準備一百二十套衣服和六玉:玉璧、玉琮、玉圭、玉琥、玉璋、玉璜。
不過因為沒屍體,這些都省略了,只剩下群臣哭靈。
什麼都能省,讓外人看的不能省。
本來應該由黃明遠帶頭哭靈和誦讀祭文的,不過黃明遠現在臥病在床,連床榻都下不來,讓他哭靈肯定是不現實。
於是黃明遠便讓三子黃維周代他行孝。
長子、次子不在,能選的只有三子了。
而且這兩年黃維周跟在父親身邊,學習處理政事,又定下了首席文臣李子孝的長女,風頭一時無兩。甚至因為長兄、次兄不在身邊,他在眾人眼中,已經壓過兩位兄長了。
尤其是這次代替父親哭靈和誦讀祭文,更是令人矚目。
而且黃維周在靈前的身份,也很是特殊。
黃明遠與楊廣,如君如臣,如父如子。不過從官方身份來說,黃明遠雖是楊廣事實上的養子,但也只是君臣關係,該行臣禮。
不過黃明遠卻是讓黃維周以孫子的禮儀為天子哭喪,坐實了他天子養子的身份。
“薤上露,何時曦,露曦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黃維周尚不過十二三歲,聲音稚嫩但很清亮。
他在雨中代替父親誦讀祭文的聲音不大,卻黃鐘大呂一般,在眾人心中來回陣蕩。
再之後,小小年紀的黃維周,帶著眾人,抬著天子的衣冠,冒著風雨,前往城中的壽光寺。
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
信都也沒有皇陵,臨時給天子修陵也不現實,其餘之處也沒有合適的地方,只能暫時放在太公廟之中,又命一眾大和尚為楊廣祈福。
太公廟,也就是後來的冀州天界寺。
黃明遠素來不待見佛、道,也幾乎不跟他們有什麼牽扯。倒是楊廣,既信佛,又通道,把他安排到太公廟裡,倒是安排了一個好去處。
從行臺到太公廟,長長的隊伍,數千人給天子送葬。
這滔天的大雨,終歸是塵歸塵,土歸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