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楊廣為宇文化及弒殺,同死難者還有趙王楊杲和朱貴兒、蕭嬪。他們死後,條件不足,也沒人顧及。倖存的蕭皇后只得與宮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然後埋在江都宮流珠堂中。

眾人撤退時,更是無人顧及楊廣的屍首了。

黃維揚從城中的北斗處獲得訊息,提前便知曉了楊廣屍體的位置。

到了流珠堂外,以裴矩領頭,帶著城中文武和一些留下來的知名人士,跪拜行禮。

而早有臨時找的禮官,帶著軍士,給楊廣移棺。

當然這個時候,想搞得完全依照禮法,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至少要像個樣子。

楊廣的棺材也就埋的薄薄的一層土,很快便被挖到。

裴矩等人早就換上了孝衣,眼看天子的屍首被抬了出來,皆是嚎啕大哭起來。一眾文武哭了有小半個時辰,方才止歇。

四具棺材,皆是薄薄的木板,有一具埋的時候不注意,已經要爛了。這慘狀讓人看的一陣唏噓。

此時已是五月末,天氣炎熱,四具屍體埋了近半個月,雖在地下,但已經開始腐爛。四具屍體抬出來後,已經散發出令人發嘔的氣味。

幸好江都宮窖裡有不少冰,暫時能幫著降溫。

黃維揚又連夜安排人打了四具棺材,暫時讓他們安了身。

接下來的問題又出現了,怎麼處置天子的棺材。

毫無疑問,埋在江都肯定是不合適的。當然若是讓楊廣去選,他肯定更喜歡江都,但楊廣為人詬病的一條,便是在待在江都不返,若是將他就地葬在江都,所有人都不會答應。

但問題是關中、洛陽等合適的地方,都不在他們手中。

黃維揚藉著處理天子後事的名義,在江都逡巡了十多日,不派兵北上,但這件事總拖著也不行。

其實不在於怎麼安排,而是黃維揚無法做主。

到最後還是裴矩建議,讓黃維揚將天子的屍體先送到信都,交給黃明遠處置。

這些日子,他們也逐步瞭解了天子最後時刻的事情。更得知天子駕崩之前,遺命將帝位傳給黃明遠之事。

雖然這件事驚世駭俗,但為黃明遠下一步動作提供了法理依據。

所以黃明遠得了天子屍體,給天子發葬,更能獲得人心。

當然從江都到信都,相聚上千裡之遙,中間的地盤都是亂匪嘯聚之地,想平安送達,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再加上天氣炎熱,天子的屍體送到信都,怕是都化成蛆水了。

黃維揚也有些為難,最後凌敬提議走海陸,由江南水師經海路送達。至於屍體的腐爛,內棺和外棺之間加冰,至於效果如何,則只有天知道了。

五月二十七日,楊廣四人的屍體從江都揚子津出發,經海路往河北而去。大業天子,終究沒能留在魂牽夢繞的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