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司馬之亂(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司馬德戡這個人,或許身上毛病不少,但有一點卻是值得令人肯定。他這個人執行力強,說幹就幹,絕不拖泥帶水。
於是司馬德戡決定掀翻宇文化及之後,也不猶豫,立刻派人去軍中分頭聯絡將領,又派人送信給淮北的左才相,以為外援。
至於怎麼幹是後話,先幹了再說。
司馬德戡一系的將領,本就是宇文化及要壓制的重點,於是司馬德戡很快聯絡了包括李本、尹正卿、宇文導師等人,並定計用以司馬德戡舊部為主的後軍突襲御營的中軍,趁機誅殺宇文化及,改立司馬德戡為主。
不過君不密失其國,臣不密失其身,幾事不密則成害。
司馬德戡上次在楊廣面前造反成功,很大程度上不是他們謀劃有多麼縝密,而是來自各方的人揣著明白裝糊塗,甚至是幫著他們遮掩,而楊廣的情報系統也在他的無心打理下,幾乎全部崩潰,這才讓造反小集團僥倖成功。
事實上中間但凡楊廣有一點警覺,司馬德戡這群人也成不了功。
但這一次不一樣,宇文化及能力的確不如楊廣,也沒什麼威望,但是他卻瞭解司馬德戡的威脅性,甚至安排人對司馬德戡進行監視。
所以司馬德戡兵變的計劃,成功的可能性可想而知。
或許是因為上次造反“大串聯”行動,使得一夥人聯絡了足夠的將領。而充足的兵力,也確實幫著他們順利擊退了平叛軍隊的反撲。
所以這一次司馬德戡的“串聯”行動又從本部親信發展到一些跟他關係好的人,其中就包括許弘仁。
許弘仁在這群人的造反小團體中是個特殊的存在。他是錢塘人,其叔父便是禮部侍郎許善心,其本人也官拜直長,標準的南人。
本來許弘仁不應該參和進去,但許弘仁和司馬德戡關係很好,甚至和宇文智及也是關係極親密的朋友,因此眾人造反,竟然將許弘仁也拉了進去。
許弘仁倒也得力,和張愷一起在軍中散播流言,鼓動官兵,立得大功,事後也加官進爵。
不過許弘仁之後便和宇文兄弟生了看起來是不可調和的矛盾。他從小母親早亡,是叔祖母範氏將他養大,許善心待他也如兒子一般。
江都之變後,朝中官員都到朝堂拜謁稱賀,唯獨許善心沒有去。許弘仁得知訊息後大急,騎著馬跑來告訴叔父“天子已崩,宇文將軍攝政,合朝文武,莫不鹹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終,何預於叔父而低徊若此!”
本來就是人家關隴貴族的事,跟你有啥關係,別硬撐著了。
但許善心硬氣的多,始終不願跟他前去。
許弘仁回身上馬,流淚說道:“將軍於叔父全無惡意,忽自求死,豈不痛哉!”
後來宇文化及得知訊息,便派人到家中將許善心捉拿到朝堂。其實宇文化及本也沒想殺許善心,畢竟許善心也是有大名望的人,他就是想嚇一嚇他,讓他服個軟。
這許善心卻一根筋,宇文化及放了他,他便轉身離開,連拜謝也不拜謝,直接惹惱了對方。
於是目送許善心離開的宇文化及便言“此人大負氣。”竟又把許善心抓了回來。
宇文化及也不是個心胸寬廣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