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就是那個不速之客。

當日杜伏威和黃維烈在愛敬陂分開之後,他便一路返回白沙鎮,準備易幟的事情。負責留守的輔公祏見到杜伏威,頗為吃驚,還以為杜伏威突襲江都受挫。

杜伏威一片歡喜得拉著輔公祏的手,告訴對方,自己找到義父了,就是大隋的衛公。並將這兩日的經歷和準備投靠衛公的想法全部脫出。

聽了杜伏威的解釋,輔公祏有些沉默。雖然他臉上毫無波瀾,看不出什麼變化,但心中早就波瀾叢生,百轉千回了。

與杜伏威相比,輔公祏的野心更大。

與輔公祏有些小富即安的心態不同,輔公祏希望和杜伏威一同建立屬於他們二人的霸業,猶如當初的大漢一般。為此,他在知曉自己能力弱於杜伏威的情況下,雖然年紀比杜伏威大,卻甘願以杜伏威為主。

輔公祏願意做蕭何,但前提你杜伏威得是劉邦。

而杜伏威準備投降黃明遠的想法,對輔公祏的打擊,如同背叛一般。

這不是他要的結果。

哪怕他黃明遠是你杜伏威的義父,這又如何。寧為雞頭,不為鳳尾。你杜伏威就算是真的不想再做這個老大,你讓給我也行啊。

不過輔公祏逆轉不了杜伏威的想法,甚至都影響不了大多數人的想法。

其實整個杜伏威軍中,像輔公祏心思的,並沒有幾人。以他們的現在的勢力,妄言稱王稱霸,實在是太遙遠了。遠不是歷史上稱雄江淮,盡佔淮水以南的楚軍(大業十四年越王楊侗封杜伏威為楚王)。

就算那個時候,江淮軍中,也沒有多少人願意跟著輔公祏反唐。說到底,自三國兩晉南北朝以來的影響,平民身份加南軍,就沒有一丁點勝利的可能。說他們能席捲天下,他們自己都不信。

所以對於歷陽軍來說,選擇投降名聲極好的衛公,再以衛公和杜伏威的身份,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輔公祏默不作聲,架不住旁人支援。

這時闞稜先表態,完全服從義父的決定。

作為軍中第一將,闞稜的態度影響到很多人。闞稜是杜伏威的老鄉,從杜伏威造反時便跟著他,對杜伏威忠心耿耿,所有命令,從無違背,是杜伏威控制軍隊最重要的兩條臂膀之一。

接著王雄誕也表示贊同。

若說闞稜是因為支援杜伏威才支援投奔衛公,那王雄誕便是實實在在的考慮了此事的利弊了。

王雄誕果敢守節,善出奇謀,可謂是杜伏威軍中的“軍膽”。

王雄誕很早便看出做盜匪沒什麼前途,只有加入官軍,才能獲得世家大族的支援,建立勢力。不過杜伏威勢力實在太小,根本做不到。

“今歷陽乃四戰之地,無險可守。我軍西有陳稜,東有左天成,南面的王增辯更是隨時可以渡江威脅歷陽。

以前不知道此三方的身份,我們尚以為可一一應對。

但有黃明襄和衛公府統一指揮,一旦他們有心對歷陽動手,便是數路兵發。我軍這點兵力,恐將疲於應付。

故困守歷陽,乃是絕境。

而今加入衛公,我軍一躍而成官軍,周邊的威脅也將盡失。更兼總管和衛公關係,到時不僅歷陽得保,進可通荊楚,退可安淮南,又豈是今日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