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潼關的戰鬥自一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打響了。

李淵率軍直撲關中之時,便命同期渡河的劉文靜前往永豐倉接收糧儲,並伺機佔領潼關。

對於關中來說,潼關是東大門,無潼關則無關中。

只是當時劉文靜兵少,無力東向。當時李淵正急於攻打長安,但在此關鍵之時,仍是沒忘了潼關,又命王長諧等人率軍支援。

劉文靜於是督兵向東。

李淵繞過蒲坂向西,屈突通得知訊息之後,立刻帶領數萬精兵回救長安。此時大河冰封,正是渡河的好時候,但劉文靜沿河佈防,屈突通始終無法突破唐軍防禦。

屈突通無奈,只得繞道潼關以東渡河。

劉文靜素來膽大,雖然手中兵力不足,但是卻敢於用兵。自引兵向東之後,他便命王長諧晝夜兼程,突襲潼關。

潼關守將乃是劉綱。

劉綱其實是李淵的好友,二人交情匪淺。因此李淵南下河東之後,便派人給劉綱送信,希望劉綱歸附。

可惜李淵忘了,義士多為忠臣,劉綱能夠駐守潼關,本就是楊廣嫡系將領,又如何會投降於他。於是劉綱見信之後,破口大罵,並誅殺李淵使者,誓不降唐。

劉綱不降,唐軍只能強攻透過。

潼關不是獨立的一個關,而是一眾關卡的統稱,除了主關南北二關外,周邊還有許多關。楊廣在潼關南北二關城各置都尉守護,分別稱為都尉南城、都尉北城。

此時劉綱的指揮部便在都尉南城。

正常情況下,唐軍想破潼關並不容易。但是劉綱雖然是天子親信,但麾下的潼關守軍卻是有不少在家族的影響下,倒向了李唐。

這日劉綱正前往北城巡視關防,半道之上,突然遭遇唐軍襲擊。原來有親近李淵的守將趁著眾人不備,放開了南關的口子,引唐軍進入。

劉綱手中兵力不足,立刻遭遇唐軍的重圍。

劉綱率軍左右突殺,皆不得出。唐軍統帥王長諧將劉綱包圍在其中,並上前勸降道;“劉將軍,吾聞汝素於唐公交好,今暴君無道,唐公起兵,順天應命,劉將軍當鼎力支援,又何必螳臂當車,為昏君賣命?”

劉綱大罵道:“李淵小兒,不忠不義,枉為人臣,我劉綱就是死也不降。”

於是王長諧命令大軍上前,圍殺劉綱。

劉綱突圍不出,立竭身死,臨死前仍大呼:“殺賊!”

劉綱既殺,王長諧趁機攻打南關。因為關中有內應,且劉綱身死,南關士兵失了統帥,很快為王長諧擊破。

雙方正在激戰,眼看南關就要陷落,就在這時,從東面趕來的隋軍援軍也抵擋潼關,正是弘農郡丞齊洛所部。

唐軍兵進關中,齊洛便組織兵馬西援。他處於弘農這個位置,至關重要。黃明遠將其至於此,本來就是防止李淵佔領關中之後,趁機向東的。

齊洛自任弘農,便加強武備,徵召兵馬。弘農地處山區,民風彪悍,武勇難擋。齊洛手中雖只有六千人馬,但卻是一股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