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劉世龍又來找於筠,他覺得正平縣城無險可守,而隋軍又佔領柏壁,斷了關中從絳水支援絳州的道路。當前不如放棄正平縣城,南下聞喜,依託聞喜周圍的山勢,憑險據守。

聞喜在絳州南段,再往南就到了原來的河東郡。

於筠聽了終於怒了。你自己不戰而逃,放棄了澮州,現在又勸自己放棄絳州,到底安得什麼心。

此時於筠覺得自己可以斷定,劉世龍肯定投降了隋軍。

於是於筠命人將劉世龍拿下,劉世龍大惑不解,於筠怒斥劉世龍投降隋軍,也不聽劉世龍的辯解,便直接將其殺了。

甚至為了掌握劉世龍守住的澮州軍,於筠直接將澮州軍上層將領全部誅殺。

於筠覺得自己做得沒錯,但如此毫無理由地殺人,很快便引得眾人不滿,尤其是澮州軍,更是與絳州軍充滿隔閡。

張文遠聽說城中內訌,於筠誅殺劉世龍,大喜過望。

於是張文遠下令,繞開絳州,直逼河東郡。

於筠正等著隋軍攻擊,聽聞隋軍直逼河東,大吃一驚。河東之兵現在盡在包圍蒲坂,一旦隋軍援軍趕到,與承載守軍裡應外合,則唐軍必敗,整個河東也守不住了。

若於筠只是一個普通人,死守絳州即可。但他又擔心蒲坂解圍,到時候整個大勢都變了,他困守的絳州便在河東成了一座孤城。於是他決定放棄正平,尾追隋軍。

劉世龍讓他放棄正平,他殺了劉世龍,現在又準備放棄了,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於筠帶著萬餘人馬一路向南,可追著追著,他意外發現隋軍沒跑多遠,居然就在前面等著他呢!

張文遠用的正是引蛇出洞之計,實際上仍然是逼著於筠主力決戰。若是於筠出動,他則趁機殲敵,即使於筠不動,他則南下橫掃河東郡,救援蒲坂。

張文遠還在身後留下來嚴孝武所部,自不會放過於筠。

二月十九日,張文遠主力和於筠主力在稷山(又稱稷王山、稷神山)相遇,立刻展開激戰。

於筠沒想到在此遇到隋軍,大吃一驚,心知中計的他立刻下令撤退,但是已經晚了。

雙方主力很快混在一起。

於筠的絳州軍皆是新軍,自是不敵。而就在這時,於筠所部右翼的澮州軍突然崩潰,引得唐軍大亂。

之前於筠殺澮州刺史劉世龍,又誅殺澮州軍上層將領,早就引得澮州軍的不滿。澮州軍是劉世龍親手建立的,之前沒有在正平城譁變,只是因為實力不夠,這時候只不會死戰。

於是澮州軍率先臨陣逃脫,於筠側翼出現空檔,隋軍立刻沿著空檔將於筠中軍包圍。絳州新軍,沒打過什麼硬仗,也沒有什麼死戰的勇氣,立刻潰散。

於筠死戰不得出,最後戰死於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