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佔領霍邑之後,擔心晉陽防線會失守,乃留大將元仲文駐守霍邑,守住雀鼠谷,以為河東南部之屏障。

元仲文出身洛陽元氏,乃是北魏皇族後裔,但自兩魏滅亡,北齊、北周甚至是之後的隋朝,無不打壓元氏後裔,因此他這一支到他這一代,已經沒落了。

元仲文字來是太原郡的一名鷹揚郎將,李淵殺了王威、高君雅後,他毫不猶豫地投降了李淵。

元仲文一心想著成為開國功臣,光耀門楣。因此對於這次機會很看重,守衛霍邑也很用心。

不過元仲文手中只有不到三千人,也只能堵塞雀鼠穀道路。

張文遠雖見唐軍塞路,卻是並不著急。當年黃明遠在此大破漢王逆軍,便是從霍邑向北,繞過雀鼠谷,從高壁嶺突襲叛軍身後的。

之前黃明遠還覺得此處要地,來日必再次遭遇大戰。說實話若是沒有什麼小道,真的難以通行,因此他命人細細地查探了一下雀鼠谷周圍的地形,以備不時之需。

這次隋軍入河東,黃明遠便讓人盡繪製河東地圖予張文遠、劉雲芳二人,以方便行軍。

事實上對於河東情況的掌握,黃明遠不亞於朝廷。當初平定楊諒之亂,黃明遠便命陳遠將河東諸郡的圖冊、籍簿等細細整理,留作他日之用。

張文遠眼看前路不通,甚至連當初黃明遠行軍的高壁嶺也不能透過,於是命巴剛率領三千人馬,按照地圖示識,向西兜一個圈,沿險道小路南下。

從雀鼠谷往西,崇山峻嶺,一直連線到呂梁山脈。

越是崇山峻嶺,越是容易有小路通行。只是官府一般不會將其記錄在冊,外地人也多不知曉。

巴剛一路披荊斬棘,翻山越嶺,終於找到圖示的小路。此道路艱險,根本難以通人,也只有一些放牧的才從這裡走。

眾人往前走不遠便發現,此道馬匹根本走不了,巴剛於是下令丟下全部馬匹、輜重,除了軍械,只攜帶三天口糧。

到了不能行的險路,眾人攀著繩子前進,沿途不知道多少人摔死。

行了兩日多,眾人終於走出這片山嶺,出現在汾西縣城外。

汾西是個小縣,縣城守軍,本沒有多少人,又盡被元仲文徵調去守雀鼠谷。維持縣城防禦的,只剩下幾個衙役。縣令又只是提防在東面大路,對西面群山,不作任何戒備。於是巴剛所部,出現在城下,城中之人不備,被一擁入城。

從汾西往東南方向沒多遠,便是霍邑。

此時隋軍與唐軍正在激戰。張文遠料巴剛應該已經繞道成功,於是命令軍隊加緊攻打雀鼠谷,以策應巴剛。

隋軍人馬眾多,元仲文知道若是被對方殺出雀鼠谷,必不能敵,必須將其堵塞在谷中。於是集中兵馬,分守各道。因此兵力不足,雀鼠谷身後的霍邑城幾乎不設防。

巴剛自西而來,不費吹灰之力,便佔領霍邑城。

於是在前面抵禦隋軍的元仲文便尷尬了,三千人馬被隋軍擠在霍邑和雀鼠谷之間,進退不得。

巴剛率軍從後猛攻元仲文後軍,其軍大潰,競相逃走,元仲文約束不得,又不願投降,帶著親兵死戰,最後死於亂軍之中。

於是隋軍主力順利透過雀鼠谷,直趨臨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