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兵破遼州(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淵造反之後,右翼安排了張綸南下,左翼亦在太原郡東南的遼山縣(今山西省左權縣)設遼州刺史,以堂兄李哲之子李瑗為刺史。又任命郭子武為潞州刺史。以李瑗為將督二人所部南下,攻略上黨、長平二郡。
說是攻略,李淵也不指李瑗能夠佔領二郡,只是希望李瑗能攔住北上的隋軍,掩護晉陽的側翼。
李瑗倒也有自知之明,到了遼山之後,便和郭子武招兵買馬,加固城防。
原博陵郡的賊帥郗士陵,以其黨數千人款附。李瑗表奏其為鎮東將軍,封燕郡公,仍置鎮東府,具補僚屬,以招撫山東郡縣。
郗士陵在河北都排不上號,因為幽州諸軍大舉南下,不得不逃往河東,竟然被李唐如此重視,可見李唐缺少人馬,都飢不擇食了。
河北諸軍出動之後,嚴孝武率上黨郡、長平郡兵馬北上,奉命攻打遼州。
嚴孝武手中也不過萬餘人,較之李瑗所部多不了多少。但嚴孝武麾下之兵,盡是經過楊諒之亂的老兵,將領更是多參與過北伐,戰力精良。
不過對方據城而受,且遼山一帶,地勢險要,不易攻打。
嚴孝武聽聞李瑗在大肆擴軍,心中生計,對方如此大規模擴軍,甚至良莠不齊,他正好命部隊前去詐降。
嚴孝武軍中,也有一些剛收編的盜匪,於是他便令剛投奔隋軍的太行大盜韋寶、鄧豹去投降李瑗。
韋寶、鄧豹俱是太原郡人,年輕時與王君廓交好。天下大亂後,二人也趁機聚眾為盜,嘯聚一方。不過兩人出身低賤,也只能是土匪、強盜之流。
王君廓進入河東的時候,聽聞二人的訊息,便讓人前去招攬二人。
韋寶、鄧豹見有這麼好的機會洗白,立刻拋下營寨,舉兵投奔大隋。只是二人當時身在上黨、太原交界處,便為嚴孝武所收編。
二人自投了隋軍,也沒見到王君廓,因為實力弱小,在嚴孝武收編其部後,只能做兩個小官,自是不太願意。
因此嚴孝武一提起令二人去詐降,二人當即便表示同意。
當此亂世,誰不想立得大功,封官晉爵,享受榮華。
韋寶、鄧豹在太行山一帶,也薄有些小名望,因此二人帶著兩千餘名盜匪投奔李瑗之後,立刻被委以重任。
其實出身顯貴的李瑗當然看不起韋寶、鄧豹二人,只是他現在手裡實在缺人,兩千悍匪足以讓他與二人虛與委蛇了。
嚴孝武率部兵逼遼山縣,此時李瑗手中只有不到萬人。
李瑗決定堅守城池,但韋寶、鄧豹二人卻勸李瑗道:“我軍兵少,又困守孤城,隋軍必以為破我乃易事。我軍若堅守不出,隋軍便可從容打造攻城器械,圍城,時日一久,城池必失,不若發兵出迎,奮力與戰,折其鋒銳,以安眾心,然後守城,才可保萬無一失。”
李瑗聽了有些猶豫,但郭子武倒是覺得韋寶二人的話有道理。他們手中本就兵少,又俱是新兵,沒見過大陣帳,若是堅守,撐不了多久。倒是主動出擊,反而會有勝算。
李瑗這個人,性格比較怯懦,此時見郭子武也支援韋寶二人,便同意了韋寶的建議。於是李瑗親自率兵出擊,又令郭子武守城。
李瑗準備在遼州以南的尖山埋伏,誰曾想他還沒趕到尖山,便於隋軍猝然相遇。雙方很快發生激戰。
李瑗本就兵少,戰力又弱,一經交手,立刻潰敗。郗士陵投奔李唐,是準備求個好前程,如何會為了李唐與隋軍死磕。他一看戰局不利,立刻拔馬調頭,其部也跟著他逃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