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軍佔領離石郡時,張綸還在龍泉郡與李慶陽激戰。

張綸也算一員驍將,獨領一軍,攻克離石郡,若非李慶陽率部阻擊,龍泉、文成等郡怕是皆要被張綸佔領。

不過與張綸相比,李慶陽的能力並不弱,而且其經營龍泉郡多年,根基深厚。龍泉郡並無太守,掌郡事的是郡丞司馬運。司馬運家族顯赫,是西晉司馬家族高密王一脈,大名鼎鼎的東海王司馬越便是他們這一支的,其高祖、曾祖曾為北魏的琅琊郡王。不過到了司馬運這一代,其父、兄早死,司馬家族已漸趨沒落。司馬運又年齡大了,也不怎麼理事,龍泉郡的軍政大權皆集中在李慶陽身上。

黃明遠在龍泉郡很是下了功夫,要不然也不會一直把持此郡不放。龍泉郡位置重要,其和上黨郡在臨汾郡兩側,東西夾攻,便能將整個河東一分為二。

李淵在晉陽造反的訊息傳來後,李慶陽便徵召壯丁,集結部隊,加固城防。

郡中官吏有準備響應李淵的,皆被李慶陽誅殺。

張綸一路南下,直逼龍泉郡治隰川縣(今山西省隰縣)。此時龍泉郡主力尚在橫城(今山西隰縣南三十五里)鎮。

蒲縣(今山西蒲縣)人吳通作亂響應李淵,其部逼近橫城,李慶陽不得不命郡功曹姜喝率兵阻擊。而李慶陽坐鎮隰川縣,手中兵力不到千人。

此時張綸八千兵馬南下,隰川城危在旦夕。

李慶陽很清楚,一旦讓張綸兵臨城下,根本不用打,城中一些搖擺不定的牆頭草,怕是就會直接倒戈,所以要想取勝,必須禦敵於郡府之外。

李慶陽決定率領部下偷襲張綸大營。

司馬運聽了大吃一驚,賊軍十倍於己的兵力,勝算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再貿然出兵偷襲,一旦落敗,後果不堪設想。

但李慶陽卻是意志堅定,司馬運也沒法反對。

李慶陽向司馬運請求,維持城中一天的秩序,若是他出擊兵敗,他不反對舉城投降。司馬運也知道李慶陽手段了得,若是不遂他的意,後果難料,於是便同意再堅守一日,並安定好城池。

李慶陽他一面命姜喝放棄橫城,回援隰川;一面挑選五百士兵,皆披甲執銳,由他本人親自統帥,秘密出了縣城。

張綸也是大意了,李慶陽當年在張文遠麾下,名聲並不顯赫,又過了十多年,早沒人記得他當初的風采了。

李慶陽出兵之前,便讓人以司馬運的名義前往張綸軍中送信請降。

張綸知道司馬運,知道司馬運六十多了,沒什麼心氣了,若是讓他死戰是絕不可能的。因此張綸對司馬運的投降毫不懷疑,只等著一路南下,順利收取龍泉郡。

李慶陽帶著五百人,秘密前進到張綸大營附近。

張綸之兵,其實也多是新附的部隊。李淵晉陽起兵,主力部隊盡被他帶著南下,或是留在晉陽守城,張綸的部隊也不過是三流之兵。要不是張綸能力強,這些兵根本沒法用。

此時一眾人聽完龍泉郡投降,心中歡喜,連守備都忘了。

到了下半夜,大營之中,鼾聲四起。整個營寨,既無巡邏計程車兵,也沒有什麼壕溝、拒馬的防備。

李慶陽見此大喜,立刻率領五百精銳直撲張綸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