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人心生亂(第1/2頁)
章節報錯
宇文歆在城中驚聞李元吉棄軍而逃,劉政會兵敗被俘的訊息,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他雖然猜到李元吉會整出什麼么蛾子,但實在沒料到李元吉竟然如此喪心病狂,能做出棄軍逃走的事情。
此時晉陽主力盡喪,隋軍兵臨城下,已危在旦夕。
趙文恪等人無法,只得前往宇文歆府上,請宇文歆出來主持大局。宇文歆也顧不得對李元吉的痛恨,現在若是不能守住城池,他們眾人俱要身死了。
宇文歆一面命趙文恪加強防禦,嚴守城池,一面徵調城中勇壯,盡派遣到城頭守禦。他還招城中各大家族,讓他們出人出力。眾人跟隨唐公造反,一旦隋軍入城,他們也倖免不了。
李淵能在晉陽順利起兵,少不得太原各大家族的支援,他妹夫王裕便出身太原王氏祁縣一支。河東不少家族對於黃明遠誅滅盧氏的做法有異議,因此也積極幫著李淵抵禦隋軍。
但這並不能使晉陽城真的固若金湯。
黃明遠進營河東多年,當年在河東平定楊諒之亂時,對很多家族都有恩情。尤其是封德彝、樊子蓋等人在河東大殺四方,與黃明遠的寬仁形成鮮明對面,因此黃明遠常為河東百姓懷念。
李淵此為反賊,雖然有世家大族支援,但脫不得一個賊字。所以雙方在河東相比,影響力、人心並不相差多少。
張文遠、劉雲芳二部包圍晉陽城,並沒有直接攻城,而是等待內亂的發生。
晉陽城是北地雄城,素來為抵抗北方胡人的軍事核心要地,城高池深。若是想要破城,即使城中守軍不多,也不太容易。
二人兵臨城下,更多的是對晉陽城形成一種威壓。而藉著這種威勢,隋軍在城中的人員便開始了四處行動。
劉英行,右三統軍府司馬。
劉英行算是最早投奔李淵的一個將領,所以雖然他出身不高,卻從一個鷹揚司馬被提拔為統軍府司馬,只是手中沒有獨立的兵權。
但劉英行還有一個隱藏的身份。仁壽三年,他曾在獨孤覽麾下為火長,後來又跟著獨孤覽參與征討楊諒叛亂一役,得黃明遠賞識,被授予帥都督。再後來黃明遠留了一大批人在河東,以補缺額,劉英行也被授予車騎府司馬,後來又轉為鷹揚司馬。
本來他的人生足跡並不會有太多可能,一輩子能做個鷹揚郎將或許便是極限。但他沒想到,半個多月之前,竟然有人找到他,自言來自河北,受衛公所遣。
劉英行有些吃驚,他當初得衛公賞識,但並無太多人知曉。且他多年不與衛公聯絡,衛公還記得他這個無名小卒。
待對方說明來意,劉英行很快決定倒向衛公。蓋因劉英行從軍多年,見人無數,唯有衛公才是一個真正的大英雄。
在北斗人員的指使下,劉英行暗地裡倒向黃明遠之後,多傳各種訊息,給了隋軍很大援助。
此次隋軍圍城,便有人給劉英行傳信,令其伺機而動,說服趙文恪倒戈。
自李元吉棄軍,劉政會兵敗被俘之後,城中武將身份最高的便是趙文恪。宇文歆無人可用,他本身又是文官,不通武略,只得盡將晉陽防禦交給趙文恪。
趙文恪亦出身鷹揚府司馬,只是素與李淵交好,因此官拜統軍。
劉英行與趙文恪相交多時,知道他這個上級是個什麼人。趙文恪為人精明,又長於明哲保身,看起來一副忠厚朴實的樣子,但大奸似忠,就不是一個會死戰的人。
於是他便來到趙文恪軍中,故意說道:“將軍,聽說姑臧公棄軍逃了。你說咱們替他李家守江山,他們自己倒是跑了,這算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