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佶被囚禁之時,他的好弟弟燕王楊倓也落入裴虔通的手中。

自司馬德戡生亂之後,江都城的動盪瞞不住任何人,也只有楊廣這個不知道是裝傻還是真傻的人在自欺欺人。

楊倓作為天子的孫子,大隋燕王,皇太孫的親弟弟,自跟隨天子南下江都之後,情況並不好。

眾人對楊倓的定位是覬覦皇太孫之位的先太子庶子。

楊倓是楊昭的第二個兒子,母大劉良娣,其人聰明英俊,愛好儒家,在楊廣身邊,頗受寵愛,常被楊廣帶在身邊。其母大劉良娣早逝,每至忌日,楊倓都終日嗚咽流涙,因此被世人稱之為賢孝,早早地便被楊廣封為燕王。

可是賢孝用在楊佶身上合適,用到楊倓這個普通親王身上,就有些彆扭了。難道你還想壓兄長一頭。

或許天子的寵愛矇蔽了楊倓的眼睛,讓他對皇太孫之位生出了可取而代之的想法。

隨著年歲漸長,楊倓不斷利用天子的寵愛,拉攏黨羽,串聯勢力,企圖掀翻楊佶的位置。此事直到楊玄感之亂達到頂峰。

不過楊佶的位置之堅固,遠超旁人想象。他是楊廣和黃明遠以及楊昭舊部之間相互妥協的一個產物,若動楊佶,就要改變整個朝堂勢力。

更何況楊廣更寵愛這個像他的嫡長孫。

於是不等楊佶反擊,楊廣便免去了楊倓全部的官職和差事,又去了他身邊的佐官。甚至連楊倓以往留守東都的身份也剝奪了。

為了防止楊倓再生異心,楊廣將楊倓帶在身邊,以防生亂。

現在的楊倓,幾乎是半囚禁的狀態。

楊廣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對一個人有多好,那討厭一個人時,對那個人便有多壞。所以楊倓的境遇,直接從天上落到了地下。

也幸好楊倓這個人,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性格更加堅毅,來到江都之後,便一直遠離朝堂,苦讀詩書。

不過楊倓終究是有野心之人,什麼清心寡慾,都是為了生存。今日江都生亂,生生亂了楊倓的讀書之心。

楊倓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思慮萬千,最終決定也前往天子身邊。

楊倓心思一出,其老師杜正玄立刻阻止。

杜正玄是楊倓的長史,也是楊倓的老師。杜正玄性聰敏,博涉多通。兄弟數人,俱年末弱冠,以文學才辯,名震三河之間。開皇末,杜正玄舉秀才,應對如響,下筆成章,援筆立成,文不加點,由是連楊素都誇讚。

後來杜正玄擔任岐王楊昭的行參軍,又轉為晉王府記室,太子府參軍事等職務。楊昭去世之後,成為楊倓的老師,並在楊倓封王后擔任長史,一直到現在。

杜正玄很清楚學生的目的,所以他更不同意楊倓出去。

外面兵荒馬亂,一旦不慎,便是粉身碎骨的下場。

“大王,你現在還在思過中,待在府中方為上策,否則一旦天子發難,恐今日局面亦不可得。”

楊倓有心儲君之位,杜正玄一直不怎麼支援。他很清楚楊佶根基的深厚,根本不是楊倓可以撼動的,可惜楊倓不聽,終落得今日下場。

“先生,你不懂!”

楊倓在房中踱著步,心中有些焦慮。

“先生,此時江都生亂,是危機,也是機會。今日之亂,脫不得是皇太孫或者是房陵王他們,不管是誰,只要我冒死前往皇宮護駕,必然能挽回天子的盛寵。”

杜正玄乃說道:“若不是皇太孫和房陵王呢?到時候大王怕是要裡外不是人了。當初好懸才從懸崖上下來,今日再上懸崖,皇太孫怕是會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