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軍中生亂(第1/2頁)
章節報錯
雖然天子來到淮南,可朝廷的政令,出了江都城,基本便不管用了。朝廷政令的執行,基本上要靠軍隊來解決,而旁的地方,已經沒什麼官軍了。
杜伏威率軍東進,一路逼近江都,屯兵瓜步山(今江蘇省六合區東南瓜埠山)。而李子通也從海陵出擊,離著江都城只有五十里。
兩人皆作出了威脅江都的態勢。
這可嚇壞了江都城中的眾人。自雁門之變後,雖然天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四面也盡是反賊,但還是第一次有人包圍天子行在。
楊廣又急又怒,還有一絲驚恐。當初在雁門的驚慌無力感一起湧上心頭,讓他倍感煎熬。
當初有黃明遠救駕,可現在還有誰。
這時候一直擅權的虞世基也沒了辦法。虞世基本身是個政客加文人,從未領過軍務,動嘴皮子的事他沒問題,可真刀真槍上來,那可難為他了。
而朝廷裡的官員,這些年來,不知道換了多少岔,現在能留在朝堂裡的,都是極其聽話的或者是虞世基的黨羽。讓他們附和天子或者是虞世基沒問題,讓他們有實質性的解決方案,想都別想。
最後還是裴矩建議,派遣禁軍去平亂。
二賊逼近江都,自是不能如其願,甚至不能讓他們兵臨城下,否則天子的威望全完了。當初是突厥人,又是設計埋伏,還可以理解;現在是盜匪,一群烏合之眾,真讓他們打到江都,還要不要臉。
因此務必在江都城外圍擋住二賊。
至於淮南的軍隊是不要指望了,畢竟淮南糜爛這麼久,各軍或殘或喪,幾乎沒什麼可用的。
楊廣也沒辦法,禁軍就禁軍吧,總不能真讓這群盜匪撕了他的臉皮。
於是以來護兒為主帥,率領水師和沈光、麥孟才兩部,向東阻擋李子通部;左天成為副將,率領本部和淮南的陳稜部,向西阻擋杜伏威部。
現在驍果禁軍的戰力也不如從前了。因為要返回關中,各部人心惶惶,軍心散漫。如宇文協、元禮等部幾乎已經亂了起來。也就是沈光、麥孟才、左天成三部,江淮士兵數量多,部隊戰鬥力還算完整。
其實無論是來護兒還是左天成、沈光,都是極其忠於楊廣的,而且來護兒、沈光等人都是南方人,也樂見定都丹陽。
沒了這幾部,楊廣身邊的可用力量大減。
不過楊廣並未看出不妥,反而因為杜伏威、李子通之事,下令加快遷都。到了丹陽,有長江之險,就不會再出現盜賊逼近都城的事了。
不得不說,整個江都朝廷真是奇葩,這個時候,不想著解決矛盾,反而儘可能地激化矛盾。
而對於驍果禁軍來說,當他們走投無路的時候,能做的也只有用手中的刀,來殺出一條血路。
四月二十六日,夜。
因為驍果禁軍逃亡事件,各處軍營皆增加了巡邏力度。而且因為驍果禁軍多是關中人,為了防止這些人合謀,楊廣乃下令抽調淮南、江南籍計程車兵為巡兵,負責各營的警戒和巡邏。
這相當於把驍果禁軍當作犯人看押了起來。
南人、北人,本就相互有矛盾,是個很敏感的問題。往日裡因為統治中心在北,驍果主力也是北人,所以平日裡都是北人壓住南人。
誰料到現在突然易位,這情況就有些微妙。
負責執法的南人對驍果禁軍主力處處挑剔,冷嘲熱諷。而驍果禁軍征戰多年,自是有自己的驕傲,於是雙方你來我往,鬥爭不斷,連亂子都鬧出不少。
不過南人畢竟為巡兵,又掌著執法,再加上朝中虞世基等人偏幫,總得來說,佔據上風。
這樣的局勢讓驍果禁軍更加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