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泗沘條約(第1/2頁)
章節報錯
隋軍水師用拍杆攻城的時候,扶余璋在城中已經嚇得肝膽俱裂,他以為隋軍要大舉進攻,差點便要棄城而逃。直到後來守軍來報,隋軍只攻城不進兵,城牆雖破但隋軍並未發起攻擊,扶余璋這才沒有做出什麼驚人之舉。
但事後扶余璋卻把王孝臨記恨的要死,他還以為是王孝臨惹惱了隋軍,才引出了這些事情。
王孝臨回城之後,若不是運氣好,差點直接被扶余璋推出去砍了腦袋。
不過當王孝臨說了蔡知運的三個條件,扶余璋還是手腳冰涼,血往上湧,一口氣差點沒提升來。
這麼惡劣的條件,別說嬸嬸,連叔叔都忍不了了。
扶余璋顫抖著指著王孝臨,連連說道:“你,你還有臉回來!”若不是王孝臨說道還能再談,扶余璋真得把他弄死。
其實第一條和第三條,扶余璋都可以接受。
畢竟誅殺發隋的大臣,朝覲、質子等事,本就是兵敗的常有之事,他早有心理準備。至於傳播漢文化,其實百濟上層早都在學,只是自發性的而已。對很多有理想、有志氣的藩國貴族來說,漢家文化就是精神食糧。
而且百濟本就沒有文字,不用漢字用什麼。
至於使百濟軍受大隋節制,也可以接受,畢竟現在百濟軍也沒有幾個人了。若是能在大隋的幫助下,滅了宿敵新羅,反而是大喜事。
唯有錢這一項,本來最不該是問題的,反而成了問題。
隋軍要的太多,把他賣了也給不了。
最後還是王孝臨提出:“量百濟之物力,結上國之歡心。”大不了把整個泗沘城內的財貨全部都給隋人,只要百濟保住了,失去的東西,總會收回的。
而且允忠也提出,百濟府庫沒有錢,但八大家族有。值此危亡之際,各大家族不得盡心竭力,為保持社稷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然,動八大家族的錢,其後果太嚴重了。
這時允忠便勸道:“若大隋支援大王,即使八大家族聯合,亦無法撼動大王之權利。”
扶余璋看看外面凶神惡煞的隋軍,又看看那些素來與他為難的國中貴族,索性下定決心,從各大貴族那裡找補。
於是扶余璋派遣王孝臨再次出使隋營,商議這具體的錢數。反正已經不要臉了,這錢數一定得少給。
同時又召集城中各大家族,準備來一場鴻門宴,從眾人的口袋裡逼出錢來。
扶余璋出身貧寒,小時候以賣薯為生,所以他相對世家大族子弟,多了幾分的狡黠和不折手段,做事情只問結果而不管其它。
此時不只是扶余璋心中畏懼,城中高官顯貴,除了一些提前投降大隋的,也沒有幾個輕鬆的。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多愛這個國家,而是一旦亡國,他們這些貴族,也多會跟著國王被帶到中原,永世不得返回。即使能僥倖不走的,他們也是依託百濟這個國家而成為顯貴的,百濟都亡了,他們怎麼顯達怎麼貴。
正犯愁呢,聽聞國王相招,還以為扶余璋是召集眾人商議辦法,一眾大小官員趕緊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