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爭奪海權(第2/2頁)
章節報錯
既然滅不了兩國,不如都留著,彼此制衡。
相比較百濟,黃明遠更忌憚新羅。
於是黃明遠心中算定了此戰的方略,這才去信黃明離,牽制新羅,痛打百濟。把百濟打痛了,他才會害怕,把百濟打痛了,他才會聽話。
幽州、遼東、樂浪三地,都遠隔山海,東海就像是一個內湖一般,影響著三地交通。此戰要勝,必先取得海權。
黃明遠手中海軍實力很強,但那都是他的私人部隊,且並不在北方。
當初征討遼東,黃明遠手中有兩萬水師,離開遼東時留在了遼東一萬五千人。帶到天津的,加上天津新整編的,滿打滿算一萬人,且有一半是內河水師。
遼東水師,浿水編隊大敗,旅順編隊找不到了,此時還剩下營口本部和泊灼口編隊,再加上天津水師,不到兩萬人,而且還缺少船隻。
黃明遠只得命諸部前往旅順港集合,同時前往東萊船廠,徵調可用戰艦。
當初東征高句麗的時候,東萊可是盛況空前,戰船林立,水軍浩大。後來楊廣南下,帶走了大批水師,留在東萊的只剩下一支小部隊,約五千人。
這還是黃明遼命張長遜專門留下的。
不過東萊郡海船倒是有不少,當初為了征討高句麗,天子命造了大批的船隻,只是後來沒有用上,但很多都沒離開船塢,現在都堪用。
到最後,黃明遠各處搗騰,最後集中了兩萬五千人,戰船四百餘艘。
這是黃明遠此時能調動的全部力量。
海軍的實力倒是勉強可以,但還需要一個能打的海軍統帥。原本水師統帥一直是周法尚,但周法尚去世之後,水師又四分五裂,就沒人了。
最後黃明遠只得令東萊郡太守張長遜為水師統帥,又調徐哲為長史出兵。並以孟金義、周紹範等人佐之。
整個北地軍隊之中,有統帥水師經驗的,也只有張長遜了。
眾人從旅順港出發,在東萊港修整兩日,還未出發,便遇到了黃明俊。
原來黃明襄聽說兄長要征討河北,擔心兄長用人,遂派遣黃明俊率領胡逗洲水師、大將聞人遂安、葉孝辯率領江東水師來助。
三人帶了一萬五千人馬,並三百艘戰船。
聽說張長遜他們也要遠征百濟,黃明俊他們也不往天津了,而是與之合兵一處。
眾人之中,張長遜雖有經驗,畢竟沒打過海戰,反倒不如縱橫大海的黃明俊,於是他便請黃明俊為主帥。
黃明俊以身上沒有官職推脫,但所有人都明白,他是衛公的家奴,不比有官職厲害。
張長遜一再相讓,徐哲也建議黃明俊領軍,於是黃明俊不再拒絕,乃擔任三軍統帥。雙方匯合之後,有四萬人馬,並七百艘戰船,可謂是一時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