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制海權(第1/2頁)
章節報錯
右侯衛自三月十三日從旅順港出發,蔡知運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他們這次出征的行程是如此的波折。
浿水河口幾乎是在旅順港的正東。從旅順港出發,繞過遼東半島最南端,一直往東,幾乎不需要校正方向,便能順利到達浿水河口,直線距離差不多七百多里。
因為大隋多次從海上攻擊高句麗,且黃明遠之後又構建了高句麗、遼東、東萊、天津的四角航線運輸,所以海上交通極其發達。小小的北東海,幾乎如自己的內湖一般熟悉,船隻也不像之前那般只得沿海岸線前進了。
但蔡知運沒有料到,他們出發之後不久,海上起了大風,他們東進的方向受到影響。
其實這個時節,是不多見大風天氣的。而且渤海、黃海等地,數面被陸地包圍,受太平洋洋流的影響也小。
所以蔡知運這一行,遇上極端天氣,只能算他們運氣不好。
為了避開風暴區域,遼東水師第二分編隊統帥虎牙郎將劉志周只得建議蔡知運,向南繞開風暴區域,雖然多走一點路,但更加安全。
對於大海,眾人雖然熟悉,但也未知和恐懼,沒人願意穿越風暴區。
於是大軍向南折道,走了兩日,繞過起風的區域。船隊正準備往北,海上又起了大霧。這個時代,隋軍船隊各船之上都有指南針指路,但大霧天氣,船隻行進過程中,極其容易掉隊和發生碰撞。
雖然已經偏航,但蔡知運只不會為了校正航線,就把數萬將士帶上險境。再說這一次支援樂浪郡,本就沒有要求一定在那登陸,既然朝鮮城去不了了,便擇合適的地方登陸。樂浪郡西海岸,倒是良港無數。
就是後世的萬噸遊輪,長期乘坐都不舒服,更何況是這個年代的海船。三軍要想保持戰鬥力,還是要儘早登岸。
眾人一路直行到鵠島(今韓國白翎島)。
鵠島位於甕遷半島以東,是樂浪半島西翼的海上要衝。大隋覆滅高句麗之後,在此設定還是巡檢司,以為海防警備之地。
不過因為隋軍的疏忽,浿水河口之戰中,隋軍並未發現偷襲的百濟水師。
船隊臨時在鵠島靠岸,蔡知運本準備直接前往海冥港登陸,但經當地駐軍告知,才知道整個樂浪郡的情況已經糜爛。百濟人突襲浿水河口,駐紮在佔蟬港的隋軍水師幾乎全軍覆沒,現在整個樂浪郡近海已經完全為百濟人所控制。
眾人聽聞此事,也是面面相覷,這麼多年,大隋水師還是第一次在雙方正面硬戰中大敗的。
蔡知運這時心中才後怕不已,他後知後覺地跨海而來,數萬將士只有三千水師護送,一旦在海上遇到百濟水師主力,豈不是要全軍覆沒。
雖然蔡知運所部三萬多人,可水師和水師護送的陸兵,這完全是兩碼事。
此時擺在右侯衛面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該怎麼辦。
浿水河口肯定去不了,海冥港也去不了,此行整個隊伍根本沒有了目的地。似乎現在右侯衛只剩下了撤退一條路。
不過往哪裡撤也是爭議。
當前最安全的選擇是直接西返,從鵠島一路往東,返回東萊。百濟水師雖然強大,但也只能在近海巡邏,樂浪半島以西的深海,他們還約束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