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令各地兵馬入京勤王之事使得洛陽城終於有了守住的可能,也立刻穩定住洛陽城中軍民計程車氣。只是有識之士很清楚,大隋的最後一層衣服被拔掉了。

不過東都小朝廷顧不得如此,除了流言蜚語,還有更大的危急向他們襲來。

段達兵敗之後,李密引大軍包圍金墉城和偃師、回洛倉等處,日夜圍攻,同時又命軍隊隔絕了回洛倉與洛陽城的聯絡。

之前因為內鬥,張方翼並沒能往洛陽城中運送多少糧食。洛陽城中,很快因為缺糧而開始糧價飛漲。

同時洛陽城四面被圍,物資進出困難,就連最普通的柴火都難以獲取。

洛陽城內布帛堆積如山,以至於很多富貴人家要用絹作汲水的繩子,用布燒火煮飯。

因為缺糧,洛陽城內亂象更大了。

自五月初,城中發生多次百姓衝擊米店、糧店的事件,光是傷亡就有數十人。到後來,竟然發展到糧店都有軍隊衛戍。

老百姓是不敢搶糧了,但糧店還是沒糧。

一時間人心惶惶,彷彿民亂頃刻之間就要生起。

張方翼知道這樣不可,民眾是守住洛陽城的基礎。本來老百姓就因為日食事件,心中生亂,對朝廷也充滿了不信任。現在糧食短缺,百姓心中恐慌,這民心更加紛擾。一旦洛陽百姓亂了,洛陽城連十天都守不住。

當前問題是缺糧,只要有糧,必然會穩定住民心。充足的糧食供給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

其實民間還是有很多糧的,譬如黃明遠府上,囤積了大批物資,並不缺糧。關鍵問題是,分配不均,糧食都在世家大族手中,老百姓撐不了三五日。

於是張方翼建議越王在洛陽城內實行糧食管控,朝廷接管所以的糧倉、糧店,集中分配糧食。

糧食管控這條建議一經提出,眾人立刻反對。這是當初楊玄感叛亂的時候都沒有的事情。一旦進行糧食管控,會立刻讓朝廷和洛陽城內的大戶人家成為敵人。

其實當初黃明遠做的,便是糧食管控,用血淋淋地人頭從世家大族手中奪取了糧食的控制權,安定了民心。

可朝中沒有人是第二個衛公,沒人有他這種威望和膽魄,能做成這件事。如此做只會逼得城中大戶站到朝廷的對立面。

眾人紛紛反對,但越王楊侗卻是支援張方翼。

經過了這麼多事情,楊侗算是看出來了,朝中這麼多人,關鍵時候,也就張方翼是個能幹事也能任事的人。而且張方翼是他老子留下來的心腹,是可以信任也是可以重用的。

為了防止那些無必要的掣肘,楊侗決定給予張方翼足夠的權利和信任,甚至是軍權,讓他負責整個洛陽的防禦工作。

楊侗是要讓張方翼成為洛陽城內的第一權臣。

不出意外,對於楊侗的做法,楊侗的老師郭文懿第一個表示反對。郭文懿的態度還是那一個,必須要維持張方翼和元文都二人的平衡,不得使二人獨攬大權,以此來保證越王的地位。

往常郭文懿這麼說,越王楊侗都會聽從。但這一次楊侗卻打斷了郭文懿的長篇大論,臉色凝重地問道:“先生,你說的這些,我都懂,可這些都要在大隋還在的情況下才能實現。若是洛陽城落到李密的手中,我們就是再平衡所有人的權利,又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