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東都危機(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方翼與元文都離開越王寢殿,二人便商議,先調一支部隊趕往回洛倉,防止瓦崗賊偷襲。然後兩人分工,元文都在城中組織人力,張方翼負責從回洛倉往洛陽城運糧食,爭取最快的時間,轉移至少兩百萬石糧食。
含嘉倉城內倒是有地方儲存。
二人都清楚,現在的局勢,洛陽保衛戰不知道打多久,只有充足的糧食才能穩固人心。
張方翼帶著大量的馬車、牛車,匆匆趕往回洛倉,可惜已經晚了,他的奏疏因為各種原因,被耽擱了兩天一夜。而這兩天一夜的時間,裴仁基所部兵敗洛陽城,回洛倉得而復失的訊息早就傳到了洛口倉李密的耳朵之中。
李密聽到這個訊息,心中忍不住大罵裴仁基和孟讓兩個廢物,壞了他的好事。
不過李密反應也很迅速,既然原計劃失敗,那就迅速集中兵力,趕在洛陽隋軍佈置好防禦之前,奪回回洛倉。即使不行,也得斷絕回洛倉和洛陽城的聯絡,困死洛陽城。
於是李密以單雄信為先鋒,親統三萬大軍,往洛陽城方向而去。
李密是個軍事天才,他雖然之前從未領過兵,但來到瓦崗之後的,短短時間,便已經得心應手。
若說楊玄感叛亂時的李密只能算是紙上談兵的趙括,那現在的李密,就是老辣成熟的趙奢了。
所有人都以為此戰魏軍兵敗,折損數萬,必然會有一個休整的過程,但李密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在洛陽城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再次發動攻擊。
三萬魏軍呼嘯而來,直襲回洛倉。
王智辨直到魏軍到了跟前才發現,措不及防,連敗兩場,最後只得退守回洛倉。回洛倉城高池深,算上援兵,實際兵力有七八千之多。李密雖多智,但也沒法破城。
於是李密又轉道攻打金墉城。
金墉城乃洛陽東北面之屏障,大隋素來在此囤積重兵。駐守此地的乃是名將張鎮周,李密更不能得勝了。
李密又轉向偃師。此地在洛陽城與鞏縣之間,是魏軍攻打洛陽道路上的一個楔子。不拔除此地,萬不能全力向西。
但偃師亦是座堅城,士兵們晝夜不解鎧甲,在城上敲擊梆子巡邏,魏軍始終未曾攻下。
眼看連戰不捷,李密知道,此時不是再攻打堅城的時候。於是李密再次引兵向西,準備和隋軍決戰。
魏軍兵臨城下,準備守株待兔,圍點打援,徹底阻隔了洛陽城和回洛倉的聯絡。這一舉動終於讓東都的官老爺們趕到了恐懼。
因為時間緊急,先是中途生折,張方翼的奏疏被延誤。接著李密又是兵進神速,不給洛陽半點準備的機會。這導致最後回洛倉的糧食也沒有往洛陽城中運送多少。
五十萬人的大城,缺了糧食,就是人間地獄。
沒人敢等,這時不少人紛紛進言越王,請求與魏軍決戰,主動出擊,打破魏軍對洛陽城的封鎖。
隋軍雖屢敗,但洛陽一戰,也殲敵數萬,因此東都的官老爺們心中底氣還算足。料想以城中的兵力,即使不能大勝,亦能打個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