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隋軍在西海各地的平叛也進入到尾聲。

史大奈和段綸二人一路南下,到達石堡城。

此時石堡城還牢牢地掌握在隋軍的手中,至於阿剌所部,早就在石堡城前撞得頭破血流。

吐谷渾人,還是傳統的遊牧民族打仗方式,面對堅城,根本就無能為力。當然石堡城就是換了誰來打都白瞎,歷史上哥舒翰為了攻打石堡城,調動了全國的力量,戰死了數萬人。吐谷渾人可沒有這個韌性,也沒有這個實力。

等到史大奈二人主力到達,一戰便擊潰了阿剌所部,阿剌本人亦在亂軍中為隋軍所殺。

史大奈和段綸二人繼續率軍趕往積石鎮。

劉權本來在西海就有聲望,既有安民之功,也有討匪之績,當地胡人皆對其畏服。而且劉權手中有五六千人馬,實力不弱。

因此與其說劉權被威信王蘇末圍在積石鎮,不如說劉權將蘇末擋在積石鎮。

只是劉權手中兵力不足,尚不足以全殲敵軍,又有心等待中央援軍的到來,爭取時間,因此不敢貿然與吐谷渾人浪戰。

等到有武威援軍趕到西平的訊息傳來之後,劉權有了底氣,開始率部向蘇末發起攻擊。

蘇末與劉權相持了大半年,也無什麼戰果,本來都有些懈怠了,因此劉權一擊之下,很快重創其軍。

這時史大奈、段綸二人也從後方趕來,包圍了蘇末叛軍。

隋軍不過萬人,而蘇末其部的數量與隋軍差不多。但此時吐谷渾人被包圍,又聽聞隋軍已經佔領了伏俟城,擊敗了宣王兄弟,就連新可汗慕容利延也被誅殺,早就士氣大降了。

隋軍從三面向吐谷渾軍隊發起攻擊,吐谷渾人面對隋軍,紛紛潰散,最後蘇末也約束不住,只得率軍逃跑,至於部隊,則全部丟給了隋軍。

段綸在後處置俘虜,而史大奈率部緊追不捨。黃明遼下令,對於匪首務必要斬盡殺絕,所以自不能放過蘇末,使其再為亂西海。

蘇末逃跑經驗比較豐富,兵敗之後一直逃到七烏海,可惜他這次沒有再擁有上一次的好運氣,最終為史大奈所斬殺。

至此,整個西海境內的叛軍主力,盡為隋軍殲滅。

當然,各處潰散的零星力量,不知道有多少。這些人四處分散,為民為商,為匪為軍,根本難以尋覓其蹤跡,也只得稍後慢慢清理了。

吐谷渾叛亂,前後不到一年,其叛軍鼎盛之時,達數萬人之多,幾乎將隋軍趕出西海之地。而隋軍主力殺來,吐谷渾人一朝兵敗,全軍覆沒,再無生機。

吐谷渾人用這最後一年的輝煌,幾乎覆沒了整個宗族。

實際上吐谷渾人實力並不強,即使當初他也算西陲大國。當初黃明遠西征,已經徹徹底底將吐谷渾打爛了,整個統治階級也清掃了一遍。光是俘虜就從吐谷渾帶走了數萬。造反之前的吐谷渾人,其數量保守估計不超過二十萬人。

而這一次,整個吐谷渾成年男子,幾乎或死或俘,就要滅絕了。

夕陽西下,隋軍將士提著蘇末的腦袋,踏著晚霞的餘光,向西平返回。而這一抹嫣紅之後,世上再無吐谷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