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遠攻略河北,已成席捲天下之勢,一直待在長安籌謀起事的竇抗終於坐不住了。現在天下大亂,四方英豪俱起,而黃明遠則佔據河北,俯瞰中原,獨領風騷。若是李淵再待在太原觀望,等到黃明遠再平定了河南,李淵就是成功入主關中,得到了關隴世家的支援,怕是也難以與之對抗了。

於是竇抗親來太原,準備勸李淵起兵。

見到李淵,竇抗便說道:“天下大亂,諸盜雲集。叔德所在的太原成了暴風雨中僅剩的一處安定之地,此時何去何從,叔德宜早做打算。”

李淵聽了,沉默了半晌說道:“天下大亂,非高、光之才,不能定也,淵恐無如此之才也。”

竇抗卻是不以為然。

“黃明遠一黃口小兒尚可,叔德又如何不可。今主上南巡江、淮,李密圍逼東都,群盜殆以萬數。當此之際,有真主驅駕而用之,取天下如反掌耳。太原百姓皆避盜入城,一旦收拾,可得十萬人,而叔德所將之兵復且數萬,一言出口,誰敢不從!以此乘虛入關,號令天下,不過半年,帝業成矣。”

李淵聽了又不說話了。

誠然竇抗說得很好,但有些事,不是隻靠說便能定的。他若是起兵了,河北的黃明遠怎麼辦,黃明遠擁兵數十萬,誰能與之匹敵。

“淵本是庸碌之輩,恐難堪大任。”

竇抗覺得自己說得已經很透了,因此見李淵推拒,便說道:“叔德如何輕視自己,我所前來,非一人而來,乃替關隴諸公而來。叔德出自關隴,若天下大亂,能幫叔德的亦只有關隴。否則叔德難道願意放棄軍隊和現在的權勢,做個平頭百姓?”

竇抗的話讓李淵有些動心。

但李淵韜光養晦這麼多年,自不是竇抗幾句話便能說動的。而且即使造反,也得萬事俱備,準備齊全,自不會被竇抗一攛掇便不管不顧了。

“道生之言,或許有道理,但李淵終是膽小慣了,不能為了一個虛妄的想法,而賭上身家性命。這太原之地,再是廣闊,相比天下,仍不過是一隅之地。指望區區數萬人馬造反,無異於痴人說夢。至於其餘各家,這賭命的事李家做了,旁人又能支援什麼。”

竇抗連忙說道:“叔德要什麼支援,糧食、部曲,我們都有,關中都有。”

“若是讓你們陪著我李家人在洛陽街市上砍頭呢?”

李淵說完,緊盯著竇抗。

“這!”

竇抗有些語塞,幫著李淵造反沒問題,但若是和李家綁著一起造反,他便要掂量一下了。至少李淵入關中之前,他們不會明著支援李淵。

其實各家在關中也不是拉不出幾萬人馬,若是他們全力以赴,掀起的陣勢絕對比李淵造反要大。但是正如李淵說得,造反之事,一旦落敗,闔族盡滅,誰敢跟天子賭命。

竇抗不能給予李淵承諾,因而任憑竇抗怎麼說,李淵最終還是沒有點頭。

竇抗為難了。

他本是躊躇滿志而來的,他覺得自己代表關隴世家對李淵支援,李淵必然滿口應承。到時候李淵率軍殺入關中,各地的關隴世家同起,便可將這江山換了顏色。可現在看來,李淵根本沒有那個膽量與決心,這一切都是他的一廂情願。

可是關隴世家也沒有合適的人選可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