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蘇威受黜(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業十一年三月,冰雪消融,大河剛封凍,整個春意尚未盎然。天子楊廣便如逃一般的離開洛陽,趕往江都。
就是逃。
隋軍在雁門的大勝不是混亂的結束,而是新的動亂的開始。雁門之圍之後,雖然突厥幾乎覆滅,但因為各處援兵北上勤王,原本各地被壓制的亂事越發動盪。
先是從河北南逃的盧明月肆虐潁川、襄城等郡,逼近洛陽。
之後城父人朱粲,亡命聚眾為盜,謂之“可達寒賊”,自稱迦樓羅王,眾至十餘萬,引兵轉掠荊、沔及山南郡縣,所過噍類無遺。
又有馮翊人孫華自號總管,舉兵為盜。
之前那些盜匪亂事,雖然規模宏大,但盡是在邊角之地。但這一次亂事已經逼到長安、洛陽的腹心之地,嚴重威脅京畿腹地的安全。
賊勢如此,楊廣再是麻木,也沒法置之不理。
於是楊廣便召集重臣,詢問關於賊亂之事。
對於這種事,眾人吃得虧多了,一般不敢說話,唯有這宇文述粉飾太平慣了,便說道:“聖人,賊勢減少,不足為慮。”
不過楊廣也不是傻子,只聽宇文述兩句場面話,便有些不悅,又問道:“那比從前少了多少?”
若是換了旁人,說謊被天子直接拆穿,不得心驚膽戰。宇文述這時候仍能臉不紅、心不跳地說道:“不及過去的十分之一。”
楊廣其實也不清楚真實情況,眼見宇文述言之鑿鑿,倒也信了他的話,因此比較滿意。
也不知道蘇威是不是故意拆宇文述的臺,在宇文述說話的時候,他便故意躲到了大殿柱子的後面。
蘇威算是次相,正常情況下黃明遠不在,他要站第一位的。他躲到柱子後,自然引得楊廣矚目。
於是楊廣也問蘇威關於剿匪的事情。
蘇威便說道:“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匪事漸近,恐逼近洛陽。”
楊廣不明白蘇威的意思。
蘇威便說道:“過去盜賊只佔據長白山,如今已近在滎陽之地。況且往日的租賊丁役現在又在什麼地方呢?這難道不是人們都變成盜賊了嗎?臣恐天子近來看到上奏的賊情都不是實情,於是措施失當,對盜賊不能及時地加以剿滅。還有,以前在雁門時,已經許諾減輕賦稅徭役,現在仍又大規模徵發百姓,盜賊怎麼能夠平息?”
蘇威的話,幾乎是打了楊廣與宇文述的臉。楊廣其實對蘇威說得話有些相信,但蘇威的態度,讓他著實不太高興,卻無話可說。
於是眾人不歡而散。
之後到了新年,百官中很多人都上貢珍玩之物,唯獨蘇威獻上《尚書》。
這時便有人彈劾蘇威,《尚書》中有《五子之歌》,蘇威的含意很不恭敬。
傳說夏啟的兒子太康貪圖享樂,在外打獵長期不歸,國都被后羿侵佔。太康的五個弟弟和母親被趕到洛河邊,追述大禹的告誡而作《五子之歌》,表達了五個人的悔意。蘇威獻上書,便有人認為蘇威是用《五子之歌》影射天子長期出巡之事。
楊廣更生氣了。
不過蘇威也是一國之相,總不能用這麼“莫須有”的事情處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