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羅朵兒作為主帥,自然成為輿論的中心,背鍋的最好人選。

也是因為同羅朵兒是個女的,這份質疑更大,不少人準備將同羅朵兒打倒,獲取這支部隊的統帥權。

這些反對者中,以同羅朵兒的堂兄原同羅部大梅錄同羅查剌和右青旗的主將同羅只古為首,二人手中匯聚了一大批人。

同羅朵兒召集諸將商議何去何從,二人便準備發難了。

同羅朵兒認為,他們不能再留在賽音山,而是要主動南下,與兄長的軍隊匯合,到時再決定部落的前途與命運。

“我們正是因為太分散了,不能發揮全部的實力,才總是為隋軍各個擊破。”

同羅朵兒認為這是最好的選擇,但同羅查剌和同羅只古二人卻鼓動眾人反對。

同羅查剌對眾人說道:“我軍新敗,隋軍現在遍佈漠南草原,我軍若是南下,有遭遇隋軍的危險。”

不少人點頭稱是。

同羅朵兒有些冷臉,便問道:“查剌將軍認為我軍該怎麼做!”

同羅查剌便提出,此時最好的選擇便是北上弓盧水,蟄伏修整,休養生息。草原這麼大,沒有必要非得和隋軍死磕。

這時有更多的人支援了。

沒人想和隋軍死磕,原本眾人想得是如何不與隋軍死磕,但現在同羅查剌將這個問題上升到為什麼和如何做的角度了,眾人想法便越來越多起來。

同羅查剌和同羅只古也聯絡了不少人,一同向同羅朵兒發難。

眾人針對這場兵敗,說著說著,不少人便將矛頭對準了同羅斜也。若不是同羅斜也屢次與隋軍作對,甚至聯合突厥人入侵漢地,他們也不會遭到隋軍如此激勵的報復。

此時的同羅部,雖然看起來實力比十年前還要大,但無論是凝聚力還是向心力,都遠不如當初。

狼居胥山一戰,大批的同羅部部民身死,同羅部主體民族受到重大影響。再之後雖然同羅斜也收納了無數的零散部落,充實到部落之中。更是人口激增,兵力大漲,但十年的時間,仍不足以重築主體民族的向心力。

同羅只古更是認為,賽音山鏖戰這麼久,同羅斜也在漢地也沒有什麼訊息傳來,而隋軍又這麼巧突襲賽音山,同羅斜也莫不是已經摺在漢地了。

“既然大酋長不再,我等勢必要選出一個新的大酋長,統領我們。”

眾人越說越離譜,連同羅查剌也有些壓制不住。

面對同羅查剌一黨的指責,而一眾忠於同羅朵兒的人也反唇相譏。眾人一時間鬧得不可開交,甚至有人在大帳中便拳腳相加,拔刀相向。

這是自祖君彥制定同羅部的律令之後,從未發生的事情。

最後同羅朵兒只得強制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