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河北道行臺(第1/2頁)
章節報錯
秋風瑟瑟,秋雨霏霏。
自黃河北望,彷彿這天這地這生靈,盡皆籠罩在一片灰濛濛裡。一眼望不到邊的原野上,青草漫漫,不見煙火的搖曳,也沒有生靈的氣息,隨處可見的,只是淅淅瀝瀝的慘白與落魄如斯的昏黃,平添給人幾分揮之不去的惆悵。
“秋雨秋風愁煞人,寒宵獨坐心如搗。”
由不得黃明遠不心生惆悵,大河以北,連昔日隨處可見的白骨都望不到了,不是山河無恙,生死安康,而是很久很久以前,人都已經死光了,連骨頭都化了。
這一片無聲無息的原野,早已成一片鬼蜮。
黃明遠沿途向北,不發一言。面對這個景象,他著實是痛心地說不出話了。
自黃明遠返回洛陽不久,便向楊廣請命北上,殄平河北的匪患。
楊廣其實是不想讓黃明遠北上的,似乎黃明遠不在身邊,他極度缺乏安全感。在楊廣的計劃中,黃明遠是要護著他前往江都的。
但黃明遠卻是面陳天子,請求前往河北,說到河北亂象,心中悲憤,滿含熱淚,其言語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幾乎使得楊廣不忍拒絕。
這段時間以來,因為河北離得雁門最近,原本負責剿匪的各地官兵紛紛趕赴雁門救駕,使得河北的匪患越發嚴峻。各處州縣都傳來被盜匪攻破的訊息,河北大地幾乎已經不復為大隋所有。
賊帥杜彥冰、王潤等陷平原郡,大掠而去;
平原李德逸聚眾數萬,複稱“阿舅賊”,劫掠山東;
濟北人韓進洛聚眾數萬為群盜;
濟北人甄寶車聚眾萬餘,寇掠城邑;
汲郡賊帥王德仁擁有部眾幾萬人,在林慮山據守為盜;
賊帥趙萬海眾數十萬,自恆山寇高陽;
······
此時此刻的河北,已幾乎不為大隋所有。而河北對著河南呈俯衝之勢,河北亂,河南亦難安。
楊廣很清楚,河北如此惡劣的形勢,也唯有依靠黃明遠來收拾了。於是決定黃明遠任命黃明遠河北討捕大使,負責清剿河北各地的賊匪。
這時虞世基向楊廣建議,河北匪患嚴峻,州郡十之七八為盜匪佔據,地方混亂,世家大族和地方盜匪相互勾結,官府權益幾乎不存。單以武力清剿,未必能夠完全清除賊匪,不若在河北設定行臺,統轄軍政,外平盜匪,內收治權,內外結合,安定河北。
行臺為尚書檯(省)臨時在外設定的分支機構。魏晉始有之,盛行於南北朝時期。“臺”指在中央的尚書省﹐又稱行尚書檯或行臺省。北朝後期,稱尚書大行臺,設定官屬無異於中央,自成行政系統。如北魏時賀拔嶽為關西道大行臺;賀拔勝為南道大行臺;侯景為河南道大行臺。北周時獨孤信為東南道行臺;王思政為東道行臺。北齊更是以行臺為地方第一級行政軍事機構。
(後世誇讚行省制,感覺元朝做了多了不起的創設,其實都是前人玩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