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飛狐徑(第1/2頁)
章節報錯
黃明遠於六月二十二日到達薊縣,六月二十四日一早,從薊縣出發,趕往雁門。沿途八百餘里,黃明遠計劃十二日內抵達。
十二日的時間看似寬鬆,但從幽州向西,便是巍巍太行,沿途盡是險關要隘,還有盜匪相阻,很是難行。
過了淶水(今拒馬河上游),大軍便進入上谷郡。上谷一地,太守郭絢,郡尉蘭興浴,俱是黃明遠從涿郡排擠過來的。二人能力倒也不差,郭絢出身寒微,歷數州司馬長史,皆有能名。而蘭興浴也是老將,剛嚴正直,不避權貴,以稱職知名。
只是天下形勢如此,非二人之力所能挽救。自盧明月、王須拔、魏刀兒等人先後起於上谷,肆虐地方,把個好好的上谷郡弄得一片混亂。
上谷本就是邊地重鎮,素來出產雄兵,劉秀起家的部隊便是漁陽騎兵和上谷突騎。
此時上谷郡內,各地據城自保,身為太守的郭絢能控制的只有郡府所在地易縣(今河北省易縣)一城。
黃明遠向西救援雁門之時,離雁門郡一步之遙的郭絢,竟然也遭受了王須拔的主力圍城。王須拔造反之後,南下攻克高陽,以此為中心擴大勢力範圍。盧明月兵敗之後,他又趁機佔領遂城(治今河北省徐水縣西遂城)等地,成為了河北大地一股極強的勢力。
大業十年四月,王須拔聯合好兄弟魏刀兒,起兵十餘萬北上上谷郡,圍困易縣。
黃明遠此時顧不得救援郭絢,便令劉雲芳為將救援上谷,討平逆賊,而黃明遠本人則率軍繼續向西。
隋軍沿著淶水逆流向上,到達飛狐縣。同羅部大將同羅遏魯正在進攻此地。
同羅斜也長於軍事,祖君彥也清楚河北形勢,鐵勒聯軍進入雁門郡之後,同羅斜也便第一時間命其弟同羅遏魯佔領靈丘,向東攻打飛狐。
飛狐古道,兩岸峭立,一線微通,迤邐蜿蜒,百有餘裡。飛狐關建在峽谷口之北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從幽州往西,飛狐徑是通往河東最迅捷的要道,也是華北平原直接勾連代北防線最重要的道路。佔領了這裡便能最大程度的保障整個胡人軍隊側翼。
同羅斜也使其弟攻打飛狐,便是擔心黃明遠的主力從遼東趕來,傾盆而下,故提前在隋軍進擊要道上進行阻攔。
入隋以來,隨著中原王朝的防線不斷北移,飛狐徑的戰略位置也有所降低。現在連上谷都不算邊郡了,哪還有胡虜能突擊到飛狐。於是飛狐關守軍只有不到千人,由鷹擊郎將張儉駐守。
張儉是黃明遠麾下將領張植之子,出身范陽張氏,門蔭入仕。
同羅遏魯擁上萬人前來,而張儉手中只有八百人。
不過同羅遏魯眼看飛狐徑天險,考慮到難以攻下,便派遣歸降的漢將在城外遠遠地勸降。
此時張儉不過二十餘歲,銳氣正盛,便在城樓上回道:“爾等走狗,不必多說,今不過一死,你去告訴你的主子,若是不怕死的,儘管前來。”
同羅遏魯又再派人前來勸降,還是張儉的舊識靈丘令葛祥。
葛祥昔日與張儉交好,雙方還有姻親關係。同羅部攻打靈丘城時,時為縣令的葛祥眼看胡虜圍城,心中畏懼,也不作抵抗,便命人開啟城門,投降了同羅部。
張儉見舊友降虜,心中大怒,於是拈弓搭箭,指著對方大喝道:“我前言已定,汝不必再言!葛祥,今汝降虜,是為漢賊,你我今日,割袍斷義,不復舊情,今日看我誅賊矣。”於是一箭將葛祥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