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雁門到襄平,兩千裡地,傳信的斥候幾乎跑斷了腿,用了不到五日的時候從雁門趕到襄平,將天子求援的詔書送到黃明遠面前。

聽聞楊廣被困雁門,黃明遠半是嘆息,半是無奈。

早在楊廣要北巡草原之時,黃明遠便猜到會有此一劫。雖說現在大隋的實力要比歷史上三徵高句麗失敗的大隋實力強的多,而實力遠不如歷史上的始畢可汗未必會孤注一擲,冒天下之大不韙。但歷史的修正卻無比準確,雁門之圍又再次發生。

黃明遠雖有心阻止楊廣北上,但也不敢多言。

雖說黃明遠開口,或許可以攔住楊廣,但這樣的事,實在太破壞雙方的信任。今黃明遠人不在朝堂,若是過多插手朝堂之事,更容易引得楊廣反感。朝臣也會以為黃明遠想操縱天子,做個曹操。

黃明遠有些無奈地將天子的求援詔書明發給諸將。

聽聞此事,一時間整個遼東文武,頗為震驚。

不過更多的是對楊廣的不理解,眼看著衛公討滅了高句麗,等衛公回師中原,四方叛逆皆平,大隋中興指日可待。怎麼好端端,天子又要出巡北上了。

不是天子在洛陽待了一年多,已經不出巡了。

雄闊海早就對那個只知道製造麻煩的天子不滿了,當著眾人的面說道:“這天子就不知道消停消停,剛平定了遼東,天子又跟突厥鬧出事來,一天天的,光想著出巡遊玩,就是不想想怎麼治理天下,真以為大家都是陪他玩的。”

雄闊海的莽言莽語,雖然無禮,卻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聲。看看衛公治理下的遼東,當初是什麼熊樣,現在卻是一片欣欣向榮。再看看天子治理的天下,亂成什麼樣子,真是白瞎了為他開疆拓土的將士。

至於遼東軍計程車兵,對楊廣更沒有太多忠誠。很多新從軍計程車兵原本都是流民,是楊廣繁重的徭役下的受害者,本就對天子不滿。一些老兵,雖然過的不錯,但因為無法返鄉,也有埋怨,不能埋怨給他他們今天生活的衛公,那不能使他們返鄉的始作俑者,就是天子了。

“胡言亂語,給我滾出去!”

黃明遠聽得雄闊海的話,直接讓人將他攆出去。在場的不少都不是自己絕對的心腹,小心禍從口出。

因為雄闊海的話,崔弘壽、楊續等人都滿是尷尬。其餘眾人,更是默不作聲。

黃明遠看著眾人說道:“今天子蒙塵雁門,我等作為大隋臣子,勢必要救援天子,以解危急。今我準備親自率兵入關。”

黃明遠要入關。

其實這段時間,大家在遼東過得很不錯,不少人都希望暫時保持遼東這個局面也挺好的。但這次黃明遠要入關,勢必要改變整個天下的局勢了。

杜如晦立刻站起來說道:“衛公此言大善!”

諸將紛紛贊同,黃明遠親自出馬,援救天子,此乃政治正確。於是黃明遠命眾人準備入關之事,而黃明遠則準備明日一早便先行前往幽州。

遼東到雁門兩千裡,路途遙遠,行軍不便,等到遼東諸軍趕到雁門,黃花菜都涼了。要救援,只能是依靠就近的部隊。

眾人各自前去準備,黃明遠留下黃明禎和心腹徐哲、杜如晦、宋正本等人議事。

這才是真正決定遼東命運的一場會議。

黃明遠很清楚,雁門之圍,徹底揭下了大隋王朝最後一塊遮羞布,群雄逐鹿的時代也就此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