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孤軍斷後(第2/2頁)
章節報錯
始畢可汗雖然是個殘暴之徒,但卻是東突厥少有的悍將,軍事能力出眾。這也是阿史那俟利弗始終不敵始畢可汗的一個重要原因。
始畢可汗眼看隋軍南下,立刻便明白是情報洩露,隋軍已經知曉自己的目的,所以撤退。他很清楚,若是讓隋軍撤回長城之中,後果不堪設想。他尚沒有和隋軍決戰的勇氣,也沒有和隋軍決戰的實力。
於是始畢可汗立刻下令各部,不再隱藏蹤跡,加速向隋軍逼近,務必將隋軍擋在長城以外。又傳信給阿史那俟利伐和同羅斜也,讓他們加緊出擊,否則走了大隋天子,引得隋軍報復,誰也沒有好下場。
始畢可汗的堂叔哥倫很快率領突厥精銳四萬騎從北面壓了過來。
這些突厥騎兵在草原上東伐西討,南征北戰,經過數年的歷練,已經重現當初突厥鐵騎的雄風。
獨孤覽部下騎兵並不多,主力都是步兵。有一部分步兵是乘坐著車輛,還有一部分是徒步。
獨孤覽將戰車連線起來,組成車陣,對突厥人的騎兵進行防禦。
車陣是數百年來步兵對抗騎兵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用車陣進行防禦,然後士兵依靠弓弩對胡騎進行遠端打擊,可給予敵軍有效地殺傷。
但突厥人與隋軍打了這麼多年,怎麼不明白隋軍的意圖。
哥倫率領騎兵直接到達隋軍弓弩射程之外的地方,離著隋軍大陣差不多有一百五十步。此時隋軍除了弩車以外,根本傷害不了對方。
哥倫令前排的騎兵紛紛下馬,然後推著大車、盾牌,以步兵的形式向隋軍衝去。這些大車、盾牌,可有效地阻擊對方的弓弩打擊。
雖然騎兵改為步兵,速度大降,但眾人忍受著死傷,很快跑過這一百五十步的距離。突厥人為了對抗隋軍的弓弩,特製的大盾高兩丈多,厚三寸。需要數個士兵扛著才能向前。
這些大盾上面有一個斜坡,可以有效地阻擋拋射下落的弓箭。
至於那些大車,上面覆蓋了高大的木板,以為移動的盾牌。士兵從後面推著向前,弓箭也很難射中。
雖然隋軍鋪天蓋地的弓弩,射殺了不少突厥人,但對方有了盾牌、大車的防護,很快衝鋒到隋軍的陣前。
這時那些大盾和戰車,被突厥人推倒,斜搭在隋軍的車陣上,頓時便成了盾梯。突厥人便能踩著這盾梯,很快越過大車,衝入隋軍陣中,與隋軍絞殺在一起。
這些年來,都速、阿勿思力、阿史那裴羅、斛律晟······突厥騎兵幾乎每年都在戰鬥,無論是攻擊還是防禦早就配合的爐火純青了。
而隋軍雖然在裝備上比對方精良,但真正的精銳早就消耗在東征高句麗和各地的平叛之中。
很快,隋軍便被突厥人犀利的攻擊給打懵了。
雙方是步戰絞殺,隋軍的弓弩根本無法發揮本來巨大的作用。而且隋軍是圍著大車列陣,防禦重點在大車上,一旦被對方越過大車,失了防禦,只能陷入被動還手之中。
雙方搏戰正激烈,這時哥倫眼看攻擊勢頭正猛,便一擺手,大隊的騎兵開始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