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草原現狀(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隋敕封突厥兩可汗一事,狠狠地打擊了始畢可汗的囂張氣焰,對其日漸上升的威望與野心潑上了一盆冷水。
只是始畢可汗野心勃勃,東突厥內部統治集團也以激進、擴張勢力為主,大隋的動作並不能壓制急劇擴張地東突厥王庭勢力。
東突厥在此之後蟄伏了一段時間,便很快再次伸出了陰毒的獠牙。
大業七年大隋東征高句麗失敗之後,威望大降。始畢可汗遂趁著大隋無暇顧及草原之事,數次起兵征討順化部。
阿史那裴羅當初在四小可汗之中,實力便是最弱小的。黃明遠雖然親手扶植了阿史那裴羅,只是為了攪渾突厥這盆水,並沒有對其進行多大的幫助。
此時雙方之間實力差距巨大。
大業八年五月,始畢可汗率領五萬主力傾巢而來,直襲順化部牙帳。阿史那裴羅避無可避,雙方在地神山(今蒙古國西南杭愛山西)以南發生大決戰。
始畢可汗驕橫跋扈,不將對方看在眼中,一開始便是以攻為主。他將自己的主力部隊分成了四個梯隊,以大將哥倫統領部落精銳為先鋒,以大將阿史那思摩統領部落內部的次一等部隊為次軍,往後是其弟阿史那咄苾率領的歸附的突厥各部,最後便是始畢可汗身邊的金狼衛。
仗著自己的兵力優勢,始畢可汗一上來便對著順化部窮追猛打。他命令麾下各個梯隊陸續上陣,把敵人壓縮到固定地點。最後始畢可汗再親率大軍,從中軍分出四路分四個方向包圍對方,將順化部主力一舉殲滅。
阿史那裴羅實力不濟,為了抗擊,最後甚至親自帶兵迎擊對方的主力衝擊。
在混戰之中,阿史那裴羅被對方的騎兵刺傷墜馬。危急之時,大將阿史那兀魯帶兵殺出重圍,將阿史那裴羅救起。
阿史那兀魯是軍中猛將,從小在刀槍裡浸潤,頗能廝殺。他帶著部隊與始畢可汗的大軍來回搏殺,雙方的白刃血戰打到難分難解的地步。就連始畢可汗的弟弟阿史那咄苾都受了箭傷。
雖然順化部將士英勇奮戰,但對方實力實在太強大,眼看順化部傷亡慘重,就要崩潰。
這時一直在中軍的司馬泳建議,先不要完全與始畢可汗所部混戰,而是全力抵擋他們的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攻他的第三梯隊。始畢可汗所部的第三梯隊都是附從部落,戰鬥力不強。而且其橫排呈一字形進攻,比較容易衝破。一旦衝破,就要不遺餘力地向前攻擊始畢可汗身邊的第四梯隊。
只要攻破始畢可汗身邊的金狼衛,始畢可汗所部必然士氣大減,方有可能反敗為勝。
阿史那裴羅依計行之,阿史那兀魯率部猛衝對方的第三梯隊,果然將其擊破。阿史那兀魯又趁勢而進,猛攻金狼衛,甚至衝鋒到始畢可汗陣前幾十部的地方。若不是阿史那思摩回援及時,真有可能讓阿史那兀魯斬首成功。
雙方之後又大戰數場,互有勝負。
終究是順化部實力不足,阿史那裴羅面對始畢可汗咄咄逼人的態勢,根本無力抵抗,只得且戰且退。
司馬泳遂建議阿史那裴羅西撤,其部向西逃亡至甘微河(今蒙古國扎布汗河)以西的蒙古西海(今蒙古國科布多東南之哈爾湖—德勒湖)地區。
至此,始畢可汗部遂完全統一了整個東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