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郭榮真會給我找事啊!”

黃明禎給黃明遠的信,前半部分是戰報,後半部分全是關於郭榮這次違令的事情。同時黃明禎也向黃明遠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他在激憤之下,直接將郭榮抓了起來,誤了兄長的大事。

當然黃明禎拿下郭榮,冷靜之後,也知道自己此事辦錯了。

郭榮的身份不一般,自己好抓不好處置。拿下郭榮,看似有利,實際上是給兄長出了一個難題。

亡羊補牢,黃明禎便有心放了郭榮。但謀士崔元遜勸道:“明公抓都抓了,切不可輕易放了郭榮。否則無罪開釋,郭榮不僅不會念明公的好,還會反過來尋仇於明公,後患無窮啊。”

黃明禎思前想後,郭榮終究是個燙手山芋,不好處置,便去信兄長,詢問對策。

對於郭榮,黃明遠往昔打交道不多。但郭榮做的事,犯了黃明遠的底線。

其實對於郭榮這種級別的將領,即使受命於黃明遠,其本身也有很大的自主權。行軍打仗未必一定嚴格按照命令列事,當然前提是別捅了婁子。

不管郭榮怎麼打,他若是能堵住淵太祚,圓滿完成任務,那皆大歡喜。就是黃明遠問責,他也有理由。正常情況下,這種事都是輕拿輕放,下不為例。但郭榮擅自違背命令,差點導致整個會戰計劃流產。是友軍力挽狂瀾,拯救了這場戰爭,那無論怎麼問責,郭榮都是無話可說的。

歸根到底,菜是一個將軍的原罪。

殺了郭榮不至於,但將其一擼到底,卻是可以的。

但問題不僅僅於此。到了黃明遠、郭榮這個級別的官員,其任命和撤銷不僅僅考慮到能力和所作所為,還必須從全盤,這是一個政治問題。

黃明遠出征高句麗,麾下七個行軍總管。既是部屬,也是掣肘。

七人之中,李景在平州,鄧暠在營州,來護兒在東萊,三人根本沒有來遼東,暫且不提。剩下四人,馮盎在中軍領個虛職,誰都知道他不管用。荊元恆是黃明遠舊部,再加上身為黃明遠弟弟的黃明禎,似乎唯一可以抗衡黃明遠的郭榮的身份便特殊起來。

不管郭榮做了什麼,只要黃明遠動郭榮,便有清除異己的嫌疑。

真動了郭榮,楊廣怎麼看,連眼都不眨便把朕派到遼東的釘子清理了,你是這麼急著將遼東變成你黃家的天下嗎?

不客氣的說,郭榮是一條打了就會驚人的狗。

但不處置郭榮也不行,那不是讓底下的將領有樣學樣嗎?往後怎麼統帥軍隊。

黃明遠陷入了為難。

這時乙支文德看出了黃明遠的難意,便主動詢問緣由。

乙支文德自投降隋軍之後,不願擔任任何官職,只願在黃明遠身邊做個幕僚。他理由也很直接,不說他尉遲家和楊家人的滅族之仇。薩水一戰,多少關隴子弟死在他的手上,連楊廣的滅遼夢都毀於一旦,如果讓他去了洛陽,見了楊廣,還能活得下來?

乙支文德不求封官受賞,只願寄於衛公羽翼之下,了此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