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虎嘯坡之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黃明信獨守越喜地時,自知實力不足,未必能阻攔高句麗人多長時間,因此早早地便派人趕往瀋陽通知兄長黃明禎,請求支援。
此時的黃明禎還在趕往瀋陽的路上。
在黃明禎原先的預計中,高句麗人從新城到瀋陽,再到越喜地,再加上中間進攻瀋陽耽擱的時間,趕到越喜地的時候,至少要三到四日。他率領的隋軍主力比高句麗人晚出發一天半,而從撫順城到越喜地差不多兩百隋裡左右,即使中間遇到高句麗人的殿後部隊,再是耽擱,最多五到六日的時間,足夠黃明禎所部渡過小遼水,趕到越喜地。
而以右屯衛軍兩萬多人守衛越喜地一到兩日,自是不會有問題。
可惜黃明信的信讓黃明禎大吃一驚,郭榮竟敢違抗他的軍令,只靠黃明信手中五千人很有可能會被高句麗人衝出包圍圈。
黃明禎此時殺了郭榮的心都有了。
黃明禎立刻下令,全軍加快前進。在淵太祚率領的殿後部隊撤退沒多久,便趕到了瀋陽城。
此時黃明禎顧不得進城,便繼續向北趕路。
很快,隋軍的前鋒部隊在虎嘯坡遇到了高句麗人的殿後部隊。
李採浩絕對是一個出色的謀士和將領,石臣率部出發之後,淵太祚也率領其餘部隊緩緩向後撤退。
這時李採浩向淵太祚建議道:“既然前有攻擊開原的隋軍,那黃明禎未必不會分兵西進,從瀋陽趕來堵住我軍的後路。其部到了瀋陽,不見我軍,必然追擊,一旦我軍與隋軍開原方向主力正在決戰,而黃明禎的援軍又到,必然腹背受敵。不若以少量兵力在南線禦敵,阻止隋軍援軍北上,為主力部隊爭取時間。”
李採浩的建議正中淵太祚的心思,隋軍用兵多詐,讓人防不勝防,留設一部斷後,正好可以防範南面來犯之敵。
此時淵太祚手上跟本沒有合適將領,李採浩便自告奮勇,請求斷後。
淵太祚便以李採浩為將,統御萬人斷後。李採浩縋在全軍最後,到了虎嘯坡之後,李採浩看此地居高臨下,視野開闊,便令全軍在此設伏。
高句麗人出擊後的第四日下午,隋軍在虎嘯坡不遠處與李採浩所部相遇。或者說是前軍遭遇了李採浩所部的埋伏。
劉黑闥率領的騎兵自渡過小遼水之後,馬不停蹄,晝夜兼程,此時也是疲憊不堪,所以放鬆了對沿途敵軍的警戒。猝遭打擊,劉黑闥措不及防,損失上百騎。幸好其部多是騎兵,行動靈活。面對伏擊,劉黑闥立刻撤出戰場,才免遭更大的損失。
而李採浩部一擊得手,便返回虎嘯坡上。
劉黑闥不知伏兵數量,不敢貿然出擊。
等到查清楚對面的狀況,劉黑闥才再次發起攻擊。
高句麗人長於築城和防禦,李採浩在發現南線有隋軍跡象之後,便抓緊時間加固原有工事,並築造新工事。他把數百輛大車作為防禦工事,阻塞在隋軍要經過的道路上,又在虎嘯坡四周設定了拒馬和壕溝。尤其是虎嘯坡兩側的山崗之上,多射弓箭手,構成相互依託的遠端打擊點。
劉黑闥率領麾下三千騎兵,在統一號令下,開始對虎嘯坡發起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