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薩水之濱(第2/2頁)
章節報錯
隋軍和高句麗軍,各自相互極其熟悉的人,彼此之間交戰無數場了。但百濟軍卻從沒有和隋軍交戰過,有好奇,也有輕視。
這個半島的人自尊心有些強。
第二日一早,雙方各自列陣。實打實的列陣決戰應該是除了攻防戰以外最常見的戰鬥,畢竟真實世家裡又不像、影視裡那般,哪有那麼多的伏擊和突襲。
列陣之時,百濟軍居中軍和左翼,高句麗軍居於右翼。
因為百濟兵多,又是高句麗求著百濟出兵,因此雖然高句麗人壓著百濟打了這麼多年,但這一次,反而是百濟人居於主導地位。
百濟主將燕珍出身百濟八大姓,其祖父是百濟名將燕謨,被高句麗安藏王擊敗於五穀之原;其父燕會又在牛山城之戰中為高句麗所擊敗,因此燕珍很是敵視高句麗,對待溫達等人也無比高傲,自以為是高句麗的救世主,因而視其為下人。
百濟人的桀驁引得高句麗士兵不滿,雙方之間發生幾次衝突。這仗還沒打,雙方之間的矛盾已經快要無法壓制了。
燕珍執意要和隋軍一戰,以顯示百濟軍的實力。高句麗人也樂得見燕珍吃癟,因此並不阻攔。
百濟人從中軍發起突擊,準備來一箇中路突破。
黃明遠則命羅藝、呂會彥、高元臻等人集中騎兵一萬五千騎,直接與百濟軍隊展開騎兵大戰。
百濟位於朝鮮半島的南端,都是平原,素來沒有養馬的地方,其軍隊步兵多,騎兵少,哪裡見過一上來就帶萬騎衝鋒的。
雙方猝一接戰,隋軍便對著百濟軍隊猛攻猛打。百濟軍隊根本無法與隋軍相抗,連連後退。
這時燕珍才知道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立刻準備撤退。但其部沒有騎兵掩護,遠不如騎兵迅捷,各部被隋軍騎兵壓著打,根本撤不下來。
眼看百濟人吃了大虧,右翼的高句麗軍倒是一片欣喜。這群百濟蠻子,終於知道隋軍的厲害了。
而中軍的溫達看出百濟人將要落敗,急忙命令麾下全部騎兵出擊,支援對方。
溫達很清楚,雙方再是鬧,都在可控制範圍之內。但若是眼看著百濟人為隋軍擊敗,則高句麗軍隊也無法獨存。而且現在的高句麗只有百濟這一個盟國,還有求於對方,若是真的惹惱了對方,只能眼看著高句麗滅亡了。
高句麗的騎兵與隋軍接戰無數,很清楚隋軍騎兵的戰鬥力。他們並不猛衝,也不和隋軍浪戰,也是不斷騷擾隋軍,以支援百濟軍撤退。
隋軍雖然善戰,但高句麗人在側翼不斷出擊,也沒法全力攻擊百濟人。
很快燕珍也反應過來,命令步軍大陣緩緩向前掩護。百濟雖然騎兵弱,但能和高句麗、新羅人相持這麼久,靠得就是強弩和重步兵。
百濟武王喜歡研究工藝,因此不斷改革裝備技術,建立了一支長於弓弩的輕步兵和身披重甲的重步兵。
百濟人有重步兵列陣,又有弩兵壓陣,很快穩住陣型。但之依靠騎兵的隋軍輕易不可突破,黃明遠又不願徒增傷亡,便下令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