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隋軍發現高句麗人的逃走已經是第二日的下午。一隊巡邏計程車兵在巡邏的時候發現了靉河之中有一些木筏往南而去,這些士兵感到事情不尋常,立刻報告了主將。

得到訊息的張文遠立刻趕往靉河邊,可惜卻已經晚了,只看到了高句麗木筏的孤帆遠影。

看著靉河之上遠去的木筏,張文遠萬分懊悔,一輩子打鳥,最後卻讓鳥啄了眼睛,怎麼就如此大意了。

既然衛公可以乘木筏而去,這高句麗人自然也是可以。

張文遠很清楚,要困住溫達不容易,這般讓溫達輕易地逃脫,來日對方不知道還會給隋軍造成多大的危害呢。

攫欝攫。事到如今,事情已經無法挽回。張文遠便命人立刻進攻烏骨城,只是不知道城中到底還有多少高句麗人。

實際上當時溫達最好的選擇便是以兩萬人撤退,留下一萬人守城。既能脫身,也能利用烏骨城的艱險阻擊隋軍。

但溫達思量高句麗軍力枯竭,即使他逃回鴨淥水南岸,平壤城也未必拿得出這麼多軍隊抗擊隋軍。溫達實在不捨得將一萬人馬留在烏骨城中消耗掉。而且高句麗各軍組成複雜,眾人都知道留下必然是一個死字,可沒有幾個人有那麼高的覺悟。若是溫達強制某一部留守烏骨城,那很可能的結果便是溫達一走,這群人便立刻選擇投降了。

此時城中只有數百人,是負責舉著旗幟壯聲勢的。

隋軍發動攻擊,這些人還沒等隋軍靠近城牆,忙不跌地丟下高句麗的大旗,開啟城門,向新主人投降。

隋軍兵不血刃,拿下了烏骨城。

烏骨城中,高句麗為了經營此地儲備的大量的糧食、裝備、物資,除了能帶走的,全部留給了隋軍。

倒不是溫達好心,他也想將所有物資付之一炬。可惜沒有時間和機會,他擔心隋軍會因此發現蹤跡,影響了他們的突圍。

溫達倒也留下了一些心腹,準備在隋軍攻城之時,將烏骨城一把火點了。但是他算計錯了人心,雖有一些心腹願意為高句麗去死,準備執行溫達的命令,但大部分人卻是很清楚,一旦這把火點燃,憤怒的隋軍會將他們撕碎了。

眾人如何甘心這麼死去。

因此這些人反而自發的將溫達的死忠全部抓了起來,準備用一座空城和滿城的物資來換回一場生機。

張文遠佔領烏骨城,又平白得了大批物資,總算有些收穫。而且烏骨城已破,從烏骨城直到鴨淥水,再無高句麗軍隊。

巘戅戅。對於這個結果,張文遠一面派人急報黃明遠,一面留下部分士兵和傷兵守城,自率主力便往鴨淥水趕去。

······

此時的溫達,雖然擺脫了烏骨城下的隋軍,但也並不輕鬆。

他到達鴨淥水江畔,便發現了隋軍之前留下的痕跡,他也不知道隋軍的蹤跡,便想著儘快渡江。

後軍四千人始終沒有趕到,此時焦急的溫達也顧不得等後隊的這些人,只是傳令命他們自行沿著大軍蹤跡前進。當然溫達不知道的是,這支部隊為了躲避隋軍,一路向東北方向繞道,最終和主力軍隊失去了聯絡。

而此時的溫達決定先往泊灼城。泊灼城是鴨淥水西岸的核心城池,位置重要,儲備豐富。溫達此時從烏骨城出來,糧食不足,武器匱乏,需要泊灼城的補充。

當然溫達的心中其實也泛嘀咕,他不知道此時的泊灼城是不是還在高句麗手中。

很快斥候回報,泊灼城上旗幟完好,四周沒有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