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儘可能的發揮兵力優勢,黃明遠從鳳凰城東面、北面,鳳凰山西南、東北兩側同時對高句麗軍隊發起攻擊。

右軍的先鋒呂會彥最是驍勇,作為東面城門處主攻,他揹著一把橫刀,提著鋼鞭,就往城門處衝去。

山城之外,到處密佈了高句麗人的陷阱和鐵蒺藜,衝鋒計程車兵不時便被扎傷、刺傷。

即便如此,先頭部隊一往無前,而呂會彥更是一路衝到城下。

在東門之外,趙善仁利用山勢,挖了一個九十度的坡,坡高一丈多,直接便攔住了隋軍的去路。對方又在陣前深挖了兩道壕溝,進行阻擊。

呂會彥一手持盾,一手提鞭,順著貼著斜坡的梯子一路攀上。快到坡上之時,守軍發現,便有無數的長矛向他刺來。呂會彥用鐵鞭猛擊,斷掉數個矛頭,終於上到坡頭。眼看又是矛來,他縱身一躍,盾牌狠狠地撞到矛上,右手的鋼鞭則是拼命地亂砸,不知幾人被砸的腦漿迸裂、骨折筋斷。

高句麗士兵見他勇武,衝殺不過,紛紛後退。

沒多久之後,以呂會彥為箭頭,隋軍便有百餘人衝上了斜坡,但是因為這個坡的阻擋,雲梯等攻城武器上不來,眼看鳳凰城高峻的城牆,眾人無計可施。

呂會彥只得命人守住已經開啟的缺口,掩護後續部隊。

此時城牆上的趙善仁,露出了陰險的笑容。他設計這個高坡,除了阻礙隋軍的攻城武器,更重要的是隋軍只要登上高坡,便會暴露在弓箭手的射擊範圍之內,無險可避。

高句麗人有意識地放鬆防禦,使得隋軍雲集在高坡之上。

眼看高坡之上,人頭攢動。

趙善仁一聲令下,無數的弓箭向著隋軍射去。

呂會彥正在衝鋒,便見箭雨飛來,忙打了一個滾,躲到一群屍體之後。至於其餘人沒有這麼快的反應,無數人被箭矢射中,倒在地上。

此時高句麗軍隊結成矛陣,也開始反擊了。

密集的矛陣向著高坡上的隋軍步步逼近。高坡上的隋軍畢竟人少,且位置所限,騰挪不易,紛紛被刺到。

高坡上的呂會彥滿眼血紅,恨不得將這些高句麗賊一一殺盡。不過他也清楚,此時不是蠻幹的時候,於是掏出一根鳴鏑,射了出去。

這時黃明遠設計的訊號彈,專門交給前敵指揮官的。黃明遠始終認為,很多時候前敵指揮官對於戰場最是瞭解,較之主帥更先了解一些戰場細節。前敵指揮官拿著不同的鳴鏑,便可立刻向主帥報告軍情。

而呂會彥這支鳴鏑,便是其冒著被殺頭的危險請求撤退的訊號。

黃明遠在山下,因為樹木、山石所擋,很難完全看清戰場的情況,不過戰場的激烈他是清楚的。眼看呂會彥請求撤退,黃明遠略一思索,便下令鳴金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