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虎崗一戰得勝之後,此時已經滿是疲憊的黃明禎仍舊顧不得停歇,立刻指揮軍隊向南趕往白巖城。

從木底城往南,到白巖城近三百里的路程,一路上盡是山地,道路崎嶇,溝壑縱橫,極其難走。

黃明禎顧不得將士疲憊,帶著麾下主力,連夜行軍,企圖趕在南線的高句麗軍隊反應過來之前到達白巖城下,合圍對方。

溫達已經率部攻擊白巖城數日。白巖城城池險峻,兵精糧足,守得非常安穩。溫達一時奈何不了城池,便命麾下騎兵分成數股部隊,深入白巖城腹地,搗毀糧田、村莊,打擊隋軍計程車氣。

黃明禎南來,遇到一支高句麗遊騎,立刻擊敗之。

此時隋軍主力離著白巖城有數十里,黃明禎準備故技重施,用之前擊敗淵摩訶的辦法,再次引誘高句麗人上鉤。

隋軍一支偏師出現在高句麗軍右側,諸將紛紛請求出擊。

奈何溫達謹慎,白巖城控制著東西方向的交通,一旦要阻擊隋軍援兵,必然要大規模繞路,他不敢冒這個險。

黃明禎見溫達不上當,只得率兵進入白巖城,與對方相持。

三日之後,溫達終於得到淵摩訶兵敗訊息,大吃一驚。此時他也不敢再留在白巖城下,遂立刻下令,全軍撤退。

黃明禎知道溫達是個謹慎的人,擔心會有埋伏,只得放任對方撤退。

白巖城戰事了了之後,黃明禎又再次折道向北,準備救援蓋牟城。

此時蓋牟城的血戰,其慘烈並不亞於之前的木底城一戰。

淵太祚此時在高句麗的發展已經到了瓶頸,若想徹底擊敗君主高元的勢力,全掌大權,只得在這次戰爭中獲勝,然後以勢壓人。因此淵太祚對於攻隋別提多賣力,幾乎是傾巢而動,把看家的底牌都帶來了。

雙方在新城和蓋牟城之間相對,兩城隔河而望,極其相近。與其餘兩路人馬不同,淵太祚擁有新城這個攻擊據點,物資充足,運輸方便,實力更強。

雙方以十萬對三萬,高句麗在軍隊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但有小遼水橫亙其中,對雙方都是天然的屏障。

史祥命黃明溥守城,自己則率軍在小遼水南岸佈置陣型。

望著對岸的隋軍,淵太祚發起了渡江攻擊。高句麗水師弱而隋軍水師強,但隋軍水師位於小遼水下游,地形上不佔優勢。

高句麗人划著小船,鋪天蓋地地向南殺來,水面上都是高句麗人的船隻。

史祥早建造了數十架投石器,對著江面不住地轟擊。

大江之上,烽煙四起,流矢如雨。高句麗人費勁力氣,也難以渡河。其實這也是正常之事,沒有佔據絕對優勢的水師,想在登陸戰中取得勝利,基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