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王世充的殺俘,江東平寇的大好局面毀於一旦,但盜匪還是要繼續平的。歐彥將兵力收縮在所控制的幾郡,開始對四面散落的盜匪進行清理。

此時的江南殘存的最大的反賊勢力是位於丹陽、宣城一帶的李和,另一支便是位於遂安郡的董道衝。

李和是涇縣(治今安徽省涇縣西北)的土豪,當初江南生亂的時候,他也跟著一同造反。

相比劉元進,其實作為土豪的李和家中有數百精銳,又在涇縣根深蒂固,其根基也更深厚。李和殺涇縣縣令,扯起反旗,很快便席捲整個宣城郡。後來李和又攻破宣城郡的郡治宣城縣(今安徽省宣城市),並一路北上,攻打丹陽郡,甚至一度威脅到江寧城。

作為丹陽郡太守的元仁,此時東面是朱朗,南面又是李和,實力捉襟見肘,很快疲於應付。

去年十二月底,李和攻破石頭城,徹底包圍江寧城。

元仁又急又驚,很快倒在病榻上。這時城中有人預謀獻城,幸好屯於當塗的王增辯率軍及時增援,趕在城破之前入城,才保得城池未失。

兩方在江寧城相持數月,直到公孫上哲率部向南渡過長江,與王增辯合擊李和,才擊敗對方,守住了江寧城。

李和在江寧城損兵折將,於是一路撤退,返回宣城。

公孫上哲率部緊追不捨,一直追擊到宣城郡的敬亭山,遭遇到李和的伏擊,損兵三千餘人,弄得一個沒臉。

雙方便在宣城相持。

歐彥大軍攻破錢塘城,覆滅劉元進之後,自忖實力不足的李和,覺得不能硬撼隋軍,便趁機向南推到宣城、新安一帶的山區蟄伏,時刻準備捲土重來。

公孫上哲算是剿匪成功,返回江都,而宣城郡的大權落入到王增辯的手中。

而與此同時,南下的鷹揚郎將郭行存率兵直趨遂安郡。

此時遂安郡為董道衝所控制。董道衝是遂安縣(今浙江省淳安縣千島湖景區)的一個豪強,也是趁勢而起準備撿便宜的一群人。

聽聞隋軍南下,自覺無法抵抗隋軍的董道衝,本打算投降,可受餘杭事件影響,投降是不可能了,當然董道衝也不敢再留在遂安,因此便率部西進,進入新安郡。

至此,遂安郡也被隋軍收復。

從延陵向南,毗陵、吳郡、餘杭、遂安、東陽、建安六郡一直排開,從江北一路延伸到南海,最膏腴的江東之地盡入黃明襄之手。

黃明襄遂向洛陽朝廷表韓誼為餘杭郡太守;李惠為毗陵郡太守;郭行存為遂安郡郡丞;朱琿為東陽郡郡丞。

······

歐彥自受命平叛,差不多一個多月的時間便徹底平定劉元進之亂,生俘賊首劉元進,雖然其中有吐萬緒之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在天子眼裡,歐彥就是幹臣的表現。

這些日子盡是壞訊息了。

先是弘化郡太守元弘嗣坐楊玄感黨,然後其在弘化舉眾造反。楊廣命自己素來看不上眼的表哥李淵前往討伐。

接著河北盜賊高士達、竇建德禍亂河間,天子命右侯衛將軍馮孝慈率軍前往河間討賊。馮孝慈到達清河,一仗未打,沒想到陰溝裡翻船,遭遇流賊突襲,馮孝慈戰死。

······

楊廣本以為楊玄感被滅之後,天下就太平了。誰曾想這幾個月來,盜匪越來越嚴重了,天下的形勢越加敗壞。楊廣看在眼中,急在心上,歐彥的奏疏算是解了楊廣的燃眉之急,給了楊廣一個喘息的機會。

當然誰讓楊廣開心,楊廣自是會投桃報李,因此楊廣對歐彥、黃明襄封賞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