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對黃明遠很滿意。

“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是大臣夢寐以求的三件事,尤其是“贊拜不名,入朝不趨”這兩點,對於重視禮儀的儒家士大夫來說小步直趨、報名入殿會顯得這人很是狼狽。到了黃明遠這個級別的大臣,一般都享受“贊拜不名,入朝不趨”這兩點特殊禮遇。

不過黃明遠今日御前,仍然小步直趨入殿,大禮儀參拜,極大地滿足了楊廣的虛榮心,使得楊廣甚為滿意。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楊廣對於氣派、尊重、虛榮感這些東西特殊的在意,因此黃明遠不斷提醒無論什麼場合,都給足了楊廣面子。

這時楊廣從位置上起來扶起黃明遠,也給足了黃明遠殊遇,算是君臣相宜的典範。

黃明遠坐在一側榻上,便與楊廣談起了關於河東的事情。黃明遠一月破晉陽,生俘漢王,漲足了楊廣的面子,因此天下人再無人敢小覷楊廣的威嚴。憑藉著這次大勝,楊廣直接全面地掌握了朝政,並無絲毫的過度。

這些日子以來,楊廣動作迅速,不斷地提拔官員,改革制度,釋出施政綱領。仁壽四年尚未過去,大隋便直接越過了後楊堅時代,開始了楊廣一朝的全面發展。

今年十月底,楊廣下詔不再給女子授田,同時免除婦女及奴婢、部曲的賦稅,規定男子二十二歲成丁,算是一次不小的改革試驗。

受田和賦稅涉及到國家多個方面的利益,阻力極大。而超出所有人想象,楊廣用出色的政治手腕與強硬的態度將此事順利推行下去,也使得其威望更加顯著。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不管楊廣的政策好與壞,目的與否,而實際上最大的意義便是其天子的態度在大隋順利的試行。

當然誰也想不到,未來十年,天子的態度似乎太多了,多到壓垮了這座盛極一時的王朝。

此時的楊廣還是有一些小興奮,他雖然一開始便步子跨的大,但也是在試探中進行。若是他的政治主張無法推行,他勢必要開始朝臣方面的變動,甚至是更激烈的動作。也幸好上一任天子楊堅不喜歡授予高職,因此楊廣上臺時只有三個宰相,大將軍幾乎全部空缺,給了楊廣充足的騰挪空間,合理發揮人事的作用。

當然楊廣也清楚他在朝中最大的支援除了本身的天子之威,便是一路高歌猛進的平亂大軍,否則也不會在黃明遠來洛陽是給予黃明遠這麼大的恩遇。

而黃明遠不驕不縱的態度讓楊廣很滿意,至少現在黃明遠還是一個合格的鷹犬。

黃明遠高度集中著注意力,不使自己有絲毫的放鬆,他不斷地提醒自己曾經的晉王再到後來的皇太子,再到現在的天子,這是三個人,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以相同的態度對待。

因此黃明遠一絲不苟地述說著河東地區的全部情況,而楊廣也全神貫注地聽著,不時地點頭或開口詢問。

君臣之間,頗為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