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遠的大軍到達衛律城之後,黃明遠便開始佈置防線。

黃明遠先是將軍中所有的民夫、牛羊、馬匹、物資、裹挾的牧民、突厥婦孺全部置於衛律城中,又以大車堵塞衛律城破損之處,防止與外部想通。黃明遠又以董純所部騎兵主力盡置於衛律城所在的山丘之上,沿衛律城四周布放,使其居高臨下,控衛城池,從而解除了隋軍的後顧之憂。

黃明遠則以兩萬多步兵在衛律城的正北方向設定步兵大陣,陣前挖掘壕溝,佈置大車,拒馬,陣後設定床弩,又以董純麾下參軍韓世諤率領少量騎兵在兩翼掠陣,將整個隋軍的步軍大陣設定的萬無一失。

黃明遠本人堅守步兵陣地,命董純率騎兵在山丘之上衛戍衛律城。

過了沒多久,張文遠所部趕到衛律城。鄭言慶擔憂黃明遠手上兵少,因此其向東轉移之時,又命張文遠率領所部騎軍南下衛律城,支援黃明遠。

張文遠不僅給黃明遠帶來了一支生力軍,還帶回了鄭言慶所部兩次擊敗拔也古部主力,斬殺其部上萬騎兵的訊息。

黃明遠聽後大喜,如此一來,拔也古部的實力在鐵勒聯軍之中便無法佔得絕對優勢,而且其屢戰屢敗,其對鐵勒聯軍的控制力也會大幅下降,自己在衛律城所要面對的壓力也要小更多了。

此時黃明遠中軍大陣,算上韓世諤部騎兵,具裝甲騎,狼牙精騎和張文遠部,共計有八千騎兵,配合步軍大陣,黃明遠對於接下來的戰鬥渾然不懼。

隋軍在衛律城一側搭建了一座數丈的高臺,用於觀望四周動向。

黃明遠登高遠望,已經能夠看到北方的滾滾煙塵,想來屈古稜離著自己已經不遠了。這時麾下斥候回報,果然,屈古稜率領的鐵勒聯軍主力離著黃明遠的步軍大陣不過是二三十里地了,正向衛律城方向進發。

黃明遠大喜,乃令諸部準備應戰。

經過鄭言慶有意識的引誘,屈古稜終於來到了衛律城附近。

大戰一觸即發。

······

五日早上辰時左右,屈古稜所部的哨騎在追趕鄭言慶所部的途中,便發現了東南方向有大股隋軍出現,並立刻向屈古稜彙報。

屈古稜聽到有大股隋軍出現,心中頓時一驚,立刻以為鄭言慶是誘餌,黃明遠將主力伏於此處,要與其決戰,下意識地便想撤軍。

直到第二波哨騎回報,整個隋軍主力屯與原衛律城下,以步兵為主,騎兵不多,且其部騎兵多衛戍衛律城,共計三四萬人之多。屈古稜這才冷靜下來,思索著這不明的敵情。

這三四萬隋軍,加上自己追趕的上萬隋軍騎兵,不過四五萬人,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少。

隋軍的真實兵力屈古稜並不清楚,不過隋軍號稱四十萬主力,傾國北伐,雖然真實情況沒有那麼多,但十餘萬的兵力總歸還是有的。這也是為什麼屈古稜一直不敢與隋軍決戰的原因,畢竟大隋體量巨大,非鐵勒諸部這個小身板可以撼動的。

現在想來,屈古稜覺得自己是不是有些過分誇大隋軍的實力。隋軍強大是事實,但其軍千里遠征,消耗巨大,大隋國力再是強大,也不可能供應的了大多軍隊遠征。而且據突厥牙帳的探子回報,黃明遠與步迦可汗在木燭嶺大戰,雙方決戰空前激烈,最後步迦可汗不敵敗北。當時光畏懼隋軍的強大,現在想來,如此決戰,隋軍怕是也要損失慘重。

屈古稜一拍大腿,高興地要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