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在年尾,和阿勿思力在長城內外僵持了一年多的啟民可汗終於忍受不住阿勿思力部的騷擾,向大隋朝廷求援。

而長孫晟也趁機透過楊廣上奏道:“臣夜登城樓,望見磧北有赤氣,長百餘里,皆如雨足,下垂被地。謹驗兵書,此名灑血,其下之國必且破亡。欲滅匈奴,宜在今日”。

長孫晟因為當日都六之亂被免職,差一點就被流放。

這一年多來待在府上,始終在圖謀起復。

啟民可汗求援信到了長安之後,長孫晟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滿朝文武之中以他對突厥的形勢最為熟悉。

長孫晟與楊廣的關係不錯,便走了楊廣的路子。

楊堅也知道長孫晟在突厥待了多年,勞苦功高,是救援突厥的不二人才。當時都六為什麼進入關中在今日看來就是一筆糊塗賬,到現在誰也說不清為什麼,只是長孫晟當時在那個位置上,不得不背下全部責任。

因此楊堅也願給長孫晟一個機會。

楊堅下詔任命楊素為雲州道行軍元帥,長孫晟為受降使者,帶領啟民可汗向北進攻阿勿思力。

等到黃明遠得到此訊息之後,楊素已經奉命出征了。

楊素這個雲州道行軍元帥可不得了,他可以算是大隋建立以來第一個非宗室的元帥,節制豐州、雲州、嵐州、代州、朔州、蔚州、易州等諸軍,可謂大半個北地的軍隊都由楊素統帥。

這一次楊堅充分吸取了反擊步迦可汗侵隋一戰的教訓,他算看出了,他這幾個兒子全沒有軍事天分,一旦過於插手軍事,肯定會壞事。楊諒這邊架空史萬歲,導致無功而返還好;楊廣這邊架空楊素,差一點全軍覆沒。

楊堅可沒僥倖到再來一個黃明遠。

這一次楊堅直接繞過楊諒,將軍權交給楊素。楊素是大隋最能征善戰的統帥,為人老辣,多在軍旅,此次北上,即使不能大勝,亦不會大敗。

楊素星夜趕往朔州,並沒有大規模抽調關中的府兵。

之前恆安鎮一戰,朔州軍大敗,損失慘重。這一次在眾人看來,反擊阿勿思力的主要軍隊便是豐州軍和代州軍。

尤其是豐州軍,屢戰屢勝,算是大隋北地的一支王牌。

不過楊素北上之後,不僅沒有宣黃明遠入朔州商議軍情,就連雲州驃騎府的轄軍也沒有調動。

楊素的安排很奇怪,似乎沒有動用豐州軍的意思。

韓洪兵敗恆安鎮被革職之後,楊堅又任命養孫楊義臣為朔州總管刺史。楊素到達朔州之後,從各府抽調一批精銳交給楊義臣,命楊義臣整頓朔州軍隊。眾人一驚,沒想到楊素竟決定以楊義臣的朔州軍為主力應戰。

楊素又調新任代州總管李景將代州總管府軍,行軍總管梁默將潞州總管府軍,行軍總管張定和將石州、隰州軍,行軍總管董純將定州總管府軍,隨楊素北上。而唯獨抗擊突厥的主力,豐州黃明遠所部沒有被徵調。

楊素的做法耐人尋味,立刻就引得北地軍中議論紛紛,而尤以豐州內部的議論最為洶湧。

“楊素老兒這是怕兄長再立大功,壓過他去,所以他才故意打壓兄長。”

“總管,這楊素老兒不待見咱們,咱們自己出陰山滅了那阿勿思力,搶了楊素的功勞,給他個沒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