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昭出宮之後,立刻前往大理寺。現在整個大理寺都歸他管轄,楊弘和趙綽也都要受他的轄制。

原本楊弘對此事根本不上心,一應事務全交給趙綽,只在一邊當個看客,哪怕被楊堅問責。楊弘是個老狐狸,寧肯什麼都查不出被楊堅責罰無能,也不願參和進去,陷入其中。

只是現在楊昭領了此事,他便不能再穩坐了。一來楊昭的身份不同;二來主辦和幫辦的身份自然是不一樣的。

楊昭除了有刑部、大理寺支援,手上還調動了一批左衛府軍,倒是天時地利人和都給佔了。

趙綽見到楊昭,一副心中有愧的樣子。他是大理寺卿,案子在他手裡辦成這個樣子,的確是不好看。

楊昭倒是平易近人慣了,並不怪罪趙綽,反而對其以禮相待。趙綽是老臣,對待他們楊昭早就是得心應手。

雖然趙綽、楊弘都是楊昭名義上的副手,但一個案子不會用三個人來辦。既然楊昭主辦,二人也就是在需要的時候出現,為此趙綽向楊昭推薦了大理寺主簿陳孝意和大理寺評事狄孝緒、柴孝和三人佐助楊昭。

狄孝緒是幷州太原人,祖父是北齊安西將軍涇州刺史朱陽縣開國子狄湛,年不過二十餘歲。狄孝緒在貞觀年間做過尚書左丞、散騎常侍,他的父祖包括他自己都不怎麼出名,但其孫就是大名鼎鼎的狄仁傑。

與之相比,柴孝和出身不顯,年歲最少,也最不顯山漏水。

楊昭也樂得趙綽將所有事情就交給他,至少不讓他有掣肘。他的謀士黃明襄去淮南了,身邊連個討論的人都沒有。

黃明襄也是接到兄長讓他躲出去的信,這才連忙以遊學的名義遠赴淮南的。

楊昭本身並不善於查案,但他對趙綽的人品還是極信任的,對於趙綽留下的陳孝意、狄孝緒、柴孝和三人都很信任。

楊昭聽完整個案子之後,便和三人討論案情,這時身份最低的柴孝和忽然說道:“王爺,既然諸路都不通,我等為何不從吐奚子柔的關係查起。”

楊昭示意柴孝和繼續說下去。

“王爺,現在所有的證據都指向漢王,若是我們再沿著這些舊線索查下去,肯定得到了還是已知的東西,被人牽著鼻子走。既然此次刺殺和指證的核心是吐奚子柔,我們何不從他本人查起。吐奚子柔要籌謀一場這麼大規模的截殺,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楊昭聽了一喜,忙說道:“宗治(柴孝和)此言大善。”

柴孝和後世沒什麼事蹟,不過後來是李密的第一肱股之臣,曾勸說李密奇襲關中。

這時陳孝意也說道:“王爺,在下總覺得這個案子有問題。先是吐奚子柔,他的家人去哪裡了?他若是真是被漢王指使,既然可以為漢王做這種大逆不道之事,可謂是漢王的心腹,那為什麼當日事敗他不自殺,後來又供出漢王?吐奚子柔和薛幹乙提死時為什麼會看起來很安詳,尤其是薛幹乙提,難道是為漢王甘心身死族滅,到最後還安然而逝?最後再說張從珂,既然吐奚子柔事發,漢王要斷尾求生,為什麼不提前處置了他,還讓他留著與漢王的密信?還有,賊人截殺大理寺官差時,為什麼不殺光所有人,反而讓官差帶著密信回來了······”

陳孝意沒有再接著說下去。

楊昭若有所思的說道:“仁志認為這是有人在故意陷害漢王?”

陳孝意沒有回答,但楊昭有些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