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天生之敵(第1/2頁)
章節報錯
次日一早,朝野內外便傳來了一個驚人的訊息,襄國王楊裕薨了,還是騎馬的時候從馬上掉下來摔死的。
襄國王楊裕本身並不是什麼顯眼的人物,大多數官員甚至都不知道他是誰。但是若是提到他是慜太子的次子,現在備受天子寵信的熙王楊儼的同父同母的弟弟,眾人便會恍然大悟。
楊裕的死本來只是一件常事,但在這個蜀王剛被廢的時候便毫無預兆的薨了,足以令人浮想聯翩。
皇宮就是一個秘密的篩子,根本就沒有什麼訊息是能夠瞞得住的。
很快朝堂之上便隱隱約約地傳著襄國王楊裕之死可能是跟蜀王被廢有關。不過這只是一種留言,並沒有什麼官方證實。但這股風潮卻傳得有鼻子有眼的,越演越烈,大有瀰漫之勢。
楊廣明面上沒法對楊儼動手,但這不意味著楊廣就這麼放過楊儼。當初是楊儼在暗,楊廣在明,楊儼針對楊廣的設計才能實現,今日楊廣開始正式楊儼,這攻守之勢相易,只得逼得楊儼無力招教。
似乎楊堅對此都視而不見,反而做起了一些讓人看不懂的事情。
八月底,楊堅下令遣十六使巡省風俗。
若是這一條還有些道理,國家要整頓風俗,接著楊堅又下詔“朕歸依三寶,重興聖教,思與四海內一切人民俱發菩提,共修福業。使當今現在,爰及來世,永作善因,同登妙果。”便有些問題。楊堅要諸州名藩均建靈塔,分送舍利於三十一州;又命天下舍利塔內各作神尼智仙(“仙”亦作山)之像。
尼智仙本河東劉民女,有戒行。楊堅初生於馮翊般若寺,智仙即將帝舍於別館,躬自撫養。故文帝每言“我興由佛法。”尼歿,即葬該寺,帝為之建坐塔,命史官王劭為智仙作傳。
雖然楊堅常謂天下一統太平皆是佛教之力,但這個時候再做這件事有些本末倒置了。
楊昭光等著楊堅的安排,沒想到卻是等到這種東西,怎能不失望。
黃明襄看出了其中的關鍵,便向楊昭說道:“聖人雖明為崇佛,實為言父母養育之恩。這兩年,皇室多事,先有秦孝王,再有慜太子之事,再加上今日的蜀王和襄國王,聖人被家事所擾,實已心憂至急。聖人特命天下舍利塔內各作神尼智仙之像,既是為了表神尼智仙的養育之恩,也是為了推崇孝道,鞏固國本。”
楊昭因此瞭然,於是上書楊堅,凡七十歲老翁,特賜肉五斤,布一匹,以彰大隋推崇孝道。
楊堅大笑,不僅應允了楊昭的建言,又在朝堂之上誇楊昭仁孝賢明,堪為大隋良君。
這是楊堅第一次在人前言楊昭能繼承皇位,眾人皆驚。本聽宮中的小道訊息說前幾日聖人剛斥責了魏王,現在看來魏王仍是聖眷不衰啊。
熙王楊儼看著楊堅、楊昭一副祖慈孫孝,和樂融融,讓人羨慕的樣子,心中忌恨,有如火燒。
自己才是大隋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憑什麼被楊昭奪走了一切。
楊儼這一次是小試牛刀。在他的預想中,能夠殺死黃明遠最好,黃明遠是楊勇之死的罪魁禍首,但這個結果實在是太難了。果然,黃明遠把五千伏兵全殲。
在楊儼心中,無論是楊廣、楊秀還是楊諒,最後查到誰都可以。無論是楊諒還是楊秀,都不是什麼實在性的證據,不能使人信服,只要過後他再放出風來言是太子楊廣故意陷害,到時候楊廣怕是決脫不了干係。
當然最終將被鍋人設為楊秀楊儼也是無奈,也只有幕後主使查出是楊秀,楊堅才不會詳查或者是故意遮掩,也就能導致最嚴重的後果。
到時候蜀王越慘,大家也就會越認為是楊廣的報復。若是楊堅心生懷疑,那就更好了。
而且蜀王被廢,對楊儼並不是壞事。
雖然楊秀是楊勇一黨,但跟楊儼並沒有多大關係,反而成了楊勇一黨新的旗幟。楊儼這次動手,正是為解決內部憂患,確定自己的地位。
楊儼也知道自己的情況,知道自己若是想名正言順的太平接位幾乎不可能。他從現在也在做準備,等待楊堅死去的那一刻。
那時候的楊秀正是楊儼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