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風,吹醒了黃河兩岸的生機。

黃明遠渡過黃河之後,來到黃河北岸的土地上,總算是真的到家了。過了豐安鎮,離著九原城還有幾十里路,轉眼就到。

新領導履任,還是手握軍政大權,豐州軍政兩套班子出城十里前來迎接黃明遠。

領頭的是豐州長史兼豐州總管府長史榮毗。

柳述等人估計是怕榮毗鬥不過黃明遠,還特地讓榮毗也身兼文武,成為雙料長史。不過榮毗孤身一人,黃明遠倒也不甚在意。

除此之外還有豐州司馬王文同,豐州總管府司馬楊恭仁,豐州錄事參軍事陸知命,豐州總管府錄事參軍事李子孝等人。

眾人直趨黃明遠馬前,黃明遠倒是表現得很隨意,沒有什麼大的架子。

榮毗上前拜見,黃明遠拉著榮毗的手說道:“明遠久仰榮公大名,聽聞榮公剛鯁有局量,涉獵群言,今日能夠與榮公一同共事,真乃幸事。”

榮毗是北平無終(今唐山玉田縣)人,其父為西魏兵部尚書榮權。他是直臣出身,黃明遠這麼親近他反而不太習慣。他儘量與黃明遠保持一個不遠不近的距離,躬身說道:“總管謬讚了,在下只是性子直些,所作所為,不過都是本分。”

黃明遠笑道:“榮公自謙了,你之威名,河內共存。明遠為官尚淺,希望以後能多向榮公學習。”

榮毗這個人,官職不大,卻是海內名臣,治政能力極強,遠不是當初迂腐的王韶和自大的崔君素可相比的。此時尚不知道他的態度,黃明遠只能放低姿態,儘量少與其相爭。

不過榮毗似乎不怎麼領情,有些耿直的說道:“黃總管,在下素來是對事不對人,若是以後總管有什麼做錯的,榮毗還是要直言的。若有冒犯,還請見諒。”

眾人聽了皆面面相覷,不少將領更是勃然大怒。

榮毗為官正直,剛正不阿,連楊廣的面子都敢削,不給自己面子倒也正常。黃明遠倒是表現的並不以為意。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榮公如我之鏡,明遠亦不憂犯錯矣。”

黃明遠的話頓時化解了雙方的尷尬。

榮毗也覺得第一次見自己說話有些生硬了,不過他這種人,也沒法改正,最後只得說道:“希望總管如此。”

黃明遠一陣無語,這話還不如不說。

本來以為此事結了,榮毗又說道:“黃總管,我有一事相詢,前兩日豐州軍繞過我這個長史,無端大規模調動,您可知曉?李錄事更是將下官扣在總管府一個時辰,難道在下不是豐州總管府的長史嗎?”

黃明遠立刻臉色大變,問道:“還有這等事,李子孝,誰讓你這麼幹的?”

李子孝也上前說道:“榮公恕罪,小子當時心憂南方戰況,怕胡虜襲擾百姓,所以冒犯了榮公,小子在這裡給榮公賠罪了。”

說著李子孝重重地鞠了一躬。

黃明遠也打圓場,說道:“榮公,兵是我調動的。當時大河以南有小股流竄的胡虜進入,我密派人調動各軍,一為剿匪,二也為練兵。此事緊迫,怕走漏風聲,我才未讓人向榮公說。”

榮毗似乎勉強接受了這個說法,仍然說道:“黃總管,李錄事,朝廷自有制度,你們以後還是要按照制度來行。”

這第一日就落黃明遠和李子孝的面子,榮毗果然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