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事情原由後,楊義臣便做主按照蔡知運的解決方法處理。雖然史萬歲的手下不願,但奈何楊義臣身份在那,他又大包大攬,也只得同意。

蔡知運也沒想到楊義臣會這麼仗義。他本來聽說楊義臣為人謹慎忠厚,從不沾熱是非的。這次能夠仗義相助,著實出人意料。

楊義臣願意相助並不是為了鄭言慶,雖然鄭言慶也算個名將。他會這麼做全是因為鄭言慶背後的黃明遠。

楊義臣與黃明遠同為皇室養大的死難之臣之後,雖然年齡相差十多歲,相處時間也不多,但卻是秉性相投,關係要好。黃明遠在大戰之初也曾寫信給楊義臣,請他多照顧一下鄭言慶。

蔡知運將全部人馬集合在校場上,各持刀槍,全副武裝,擺明了若是有什麼變故,不惜一戰的決心。

而蔡知運本人和楊義臣一起,跟隨這些史萬歲的親衛,來到鄭言慶的大帳。

鄭言慶的帳內很是簡單,除了鋪蓋、文卷和兵器,別無他物,令楊義臣也暗暗欽佩。

那進來的幾人搜搜檢檢,也沒有找到什麼違禁的東西,反而粗手粗腳的,將整個大帳弄得一片混亂,引得蔡知運一陣怒目。

本來以為沒有什麼了,突然一人大叫“找到了”,眾人立刻聞聲都向他的方向看去。

只見此人手中拿著一份信,上邊沒有署名,正是從鄭言慶的行李中找到的。

楊義臣趕緊上前拿過那信,開啟一看,臉色變得很難看。

那個親衛說道:“我就說有問題吧,看你們還怎麼說,給我全部抓起來。”

“誰敢?”

蔡知運雖然不知道那信上寫了什麼,但看對方的態度也知道一定不是什麼好東西。自家將軍這是被陷害了。

蔡知運馬上看向楊義臣。這個時候,能夠幫助自家將軍的只有楊義臣了,雖然不知道楊義臣的目的,但此時他們別無選擇。

此時的楊義臣也是為難,若是別的事情他也可以說幾句,料史萬歲不會不給他這個面子。但今日這種事情,牽扯到中高階將領的通敵叛國,無論最後結果如何,自己都不得好。

最後想到黃明遠的囑託,楊義臣也只得繼續插手此事,他命令自己的軍隊接管整個金河軍營,金河軍將士原地待命,他則跟著眾人一同去見史萬歲。

那親衛見楊義臣在這裡,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動粗,雖然很不情願,但也只得同意,帶著人離開了金河軍的軍營,算是賣楊義臣一個好。

眾人拿著這份信來到史萬歲的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