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觀察之眼特意告訴周曄,有的資訊需要周曄主動去知曉,但因為低維對高維有認知差異,所以就算觀察之眼把資料庫開放給周曄,周曄也看不到某些資訊。

首先必須本人有提出疑問,才能看到答案,連提出問題的資格都沒有,自然不能知道結論。

但是高維不主動說出來,低維壓根就沒有那些認知,提出問題根本做不到,為何不主動說?因為這是低維到高維的必要程式,必須自己去認知世界。

這是一個壁壘。

周曄對這一點倒是相信,在看到觀察之眼本質後,對比風震,發現這位前輩並不是高維生物,衍是高維,如此一來,觀察之眼分享給周曄的資訊,基本上是正確的。

打資訊差也沒關係,反正周曄會去問衍,要是衍也忽悠他,那就只能自認倒黴。

前進的路上,就是不停的試錯,錯了也正常。

放平心態後,周曄把觀察之眼當做搜尋引擎,不再關注祂——這時候,周曄又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我會稱呼觀察之眼祂?”

答案自動浮現,因為高維生物某方面滿足普通人對於神的疑問,而且在擅長的領域中,高維生物真的和神一樣。

這裡的神,是指全能的神。

周曄發現自己就是行走版十萬個為什麼,他又開始好奇觀察之眼擅長什麼。

答案:觀察,當祂完全成熟後,就能觀察任何比自身維度低的層面。

而目前的能力卻是防止被觀察。

周曄暗道:“再問最後一波問題,然後就留一縷意識去獲取資訊,本體做正事。”

“如何高效的從真視界獲取需要的資訊。”

“真視界的資訊。”

觀察之眼任由周曄各種“玩弄”,並且準確給出反饋:“獲取資訊的途徑只有一條,那就是看。”

“真視界是概念空間,只有概念和資訊才能存在,其中萬事萬物都是某個象徵,領悟能力足夠,別人又允許,那麼就能從各種象徵得到知識。”

“謹防誘餌資訊,也要防止自身被看破,真視界有真實,自身有真核,被看破真核,就會被佔據。”

“真視界的危險也來自於看,不去看直覺不好的事物,不被看透,就能相安無事。”

然後陸陸續續一堆如何保護自己的方法,周曄一一學習,這時候他才一身冷汗,他之前就像小白兔一般,把自己展現在一群豺狼眼前。

幸好那些豺狼都是高山大小,而周曄是一粒塵沙,沒有被太多存在注意到,這時候,周曄慶幸自己“弱”,不然已經被吃了。

就是那種人還是原來的人,思維也是,包括能力都還在,但是整個人,已經是另一個存在的延伸,只要對方想,就能完全取代你。

探索真實的路上風險註定極高。

周曄剛剛因為巨大進步而驕傲的心,在此刻冷靜下來:“我不過是旅途中剛剛出發的新人,可以為收穫而欣喜,但不能自大。”

“永遠懷著一顆學徒的心,對未知保持敬畏,才能走的更遠,我一直以來走得太順利,難免失了防備心,該成長了。”

“當然,也不能因噎廢食,更不能過度自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