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娥子,中午你想吃什麼?”許大茂問道。

回去的路上,許大茂揹著漁具,推著腳踏車。

婁曉娥則扶著放在後座上的水桶。

“我……我還是想吃你早上下的面。”

婁曉娥糾結了一下,說道。

“還吃麵啊,早上就吃的面,要不我蒸點米飯吧!”許大茂說道。

前世吃慣了米飯,偶爾吃個面。

現在不吃米飯,會讓人感覺非常不習慣。

“蒸米飯?”

婁曉娥一聽,眼睛立馬亮了起來。

在這個困難時期,即便家境不錯的她,也頂多只能吃飽而已。

要想吃好的,難……

而這個時期,還沒有什麼雜交水稻,水稻的產量很低。

所以這邊很少吃大米,多的是高粱,要麼是玉米麵。

六十年代,全國的稻穀產量是八千多萬噸。

小麥只有不到一千五百萬噸。

高粱和穀子就更少了,只有三四百萬噸。

穀子就是小米。

這麼低的產量,很少有人吃的上。

也難怪全國人糧食都是定額髮放了。

完全不夠吃。

“好,那就蒸米飯!”婁曉娥笑道。

許大茂邊走邊說道:“這魚不是有了麼,等下給你弄點好吃的。”

有了5級廚藝的許大茂,現在滿滿的自信。

婁曉娥一聽,吸了口口水。

許大茂笑了笑,這大家閨秀也太容易滿足了。

還是個小吃貨。

不過轉眼一想,也是。

原著中,婁曉娥經常回孃家,雖然有和許大茂鬧情緒的因素。

但更關鍵的是,孃家的伙食好。

時不時的飽餐一頓,對她來說,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