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神秘的後山(第3/3頁)
章節報錯
最後我看到了四爺的衣服,這身衣服走到臺前,突然停下來一動不動了,我覺得它在看著我,我忍不住叫了聲:四爺
舞臺上的燈光突然就滅了。
我忽悠一下醒過來,心臟還在“嘭嘭嘭”地狂跳,難道這個夢是某種預告?
如老高所說,三更半夜那條狗果然叫起來,很兇,但我從中聽出了它的恐懼。
我看了看碧碧,他已經把被子蒙在腦袋上了。
我輕輕爬起來,從窗戶朝外看去,那條狗正衝著麥垛狂叫,好像發現了什麼似的。
那個麥垛就像個巨大的斗笠,紋絲不動。
我藉著月色觀察它,它叫了幾分鐘之後,突然慘叫一聲在地上翻滾起來,好像被某種力量控制了。它連續翻滾了四五下,終於搖搖晃晃地站起來,一邊驚恐地叫著一邊退到了狗窩裡,還在叫,只是聲音變得弱弱的
我終於躺下了。這條狗的一系列表現絕對有隱情,可能那麥垛裡真的藏著一個人,他一米八的個頭,濃眉大眼,還挺帥的;或者是個姑娘,她十七八歲,穿著花棉襖,正在麥稈中對著那條狗微微地笑著
不知道過了多久,我終於睡了過去。
天亮之後,我和碧碧換上了長袖長褲,出發去後山了。
那條狗躲在它的窩裡,並沒有出現。我們沒有告訴老高和他媳婦我們去哪兒,只說在島上轉轉。
白天的紅椒村比夜裡的紅椒村祥和了許多。這時我才發現,很多房子都塗著灰白色的漆,看上去還有點性冷淡風。雖然這麼早,但家家戶戶都升起了炊煙。
我們找到了那條通往遺蹟的路,順著它朝上爬去。
早上我查了查,第一次知道清朝詩人黃遵憲寫過一首詩:“海水一泓煙九點,壯哉此地實天險,炮臺屹立如虎闞,紅衣大將威望儼”,說的就是紅椒島的炮臺。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渤海海峽是主戰場。李鴻章耗時十六年,耗資幾千萬,把船塢、炮臺和軍儲都搬到了渤海,以遠東第一軍港旅順口為原點向外輻射,紅椒島正是眾多堡壘之一。當時紅椒島上有23座清軍的炮臺,而如今拆的拆,倒的倒,大部分都沒了。
這條石頭路正是當時修炮臺留下的。
那麼,它應該直通山頂,怎麼變成斷頭路了呢?
甲午海戰過去幾十年之後日本人又侵華了,他們佔領了紅椒島,重新加固了甲午海戰時期的工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最後,八路軍採用人海戰術,硬是用屍體鋪出了一條路,終於攻下了這個島。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之後,沒人來接管島上的日本俘虜,當地人對他們滿懷仇恨,開始了報復,他們拿著鞭子逼迫這些俘虜幹活,先讓他們拆炮樓,又讓他們給村民修房子,最後實在沒事幹了,就讓他們拆路,拆到一半,政府來了,不讓虐待俘虜,把他們都接走了
走著走著,路果然斷了,前面就變成了土路,兩旁有一些石頭雕像,它們的眼睛很大,眉骨很高,嘴唇很厚,看著不像亞洲面孔。
據說,每年頒金節老輩人都會從這裡上山,跟著雕像走到祭壇,殺豬宰羊,完成他們的族慶。
我回頭看了看,遼闊的海景盡收眼底。
此時,我強烈地希望自己能變成一隻鷹,當然了,麻雀也行,飛過海面,回到陸地上,繼續我的營救行動
樹葉越來越茂密,幾縷陽光鑽進來,顯得十分珍貴。土路兩旁的雕像越來越多了,它們整齊地排成了兩排,就像高架橋上的路燈。很多雕像的身上都綁著布條,雖然風吹雨淋早已褪色,但看上去依然花花綠綠的。
最後,我們來到了山頂的一棵枯樹下。
這棵枯樹很粗,上面掛了很多生肉,已經風乾。它下面的草叢都變黑了,那應該是豬羊的血跡。
這棵枯樹應該就是滿族人的神樹了。
休息了一會兒,我和碧碧繼續前行,樹木中出現了一塊很現代的牌子,那是個藍色的路標,箭頭指向右側,寫著:炮臺遺址、隕石坑。
隕石坑又是什麼東東?
我們朝著箭頭的方向走去,果然看到一些炮臺,裡面臥著很粗的炮筒,就像埋伏在叢林中的狙擊手。湊近看,炮筒上陰刻著繁體字:北洋水師造。
炮臺的分佈呈弧形,隕石坑正好被合圍在中間。
所謂隕石坑跟火山口很像,黑洞洞的,深不見底。
隕石坑旁邊有個牌子,上面寫著介紹:滿族文化起源於石火崇拜,所謂石火就是隕石
我說:“碧碧,你看那些炮筒,它們大部分都指向了海面,但有幾門卻對準了這個隕石坑。”
碧碧轉著身子看了看,最後盯住了隕石坑,突然朝後退了一步。
是啊,這是為什麼?難道北洋水師、日本海軍、沙俄軍隊、侵華日軍他們在隕石坑裡發現了什麼更可怕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