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蕭讓回宮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那裡寫東西。
那是一封封的書信。
那是寫給前線的諸位將軍的,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寫,但是卻還是這樣做了。
那裡面是關於他們此後的一些安排,當然,隨之而至的,還有對於他們的封賞。
其中特別提到,讓他們按照原定計劃,先把周邊可攻下的地方全部拿下。
然後自己會舉國之力在後方給他們支援,計劃成功之後,需要把所得利益悉數交於朝廷。
然後到時候自己會冊封他們為一方諸侯。
蕭讓就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就像是在做身後事的交代,更像是在做出重大的部署。當然,他不知道的是,許多年以後,正是因為他現在的舉措,才導致了後代子孫的一些危機。
不過那時候的蕭讓已經不在了,哪裡還能想得到這些。
當然,如果是說有什麼好處的話,那就是在接下來的這些年裡,涇國的版圖一點點的擴大,成了這個大陸之上唯一的強國。
剩餘的那些,無非就是些小國家,小部落罷了。
但是在他這些信還沒有送出去的時候,祁雲那邊的局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因為他已經甦醒了,而且秦風也在身邊輔佐。
但是近來有一個國家,蠢蠢欲動,似乎忘記了上次的教訓,屢屢在邊境滋擾。
或許是不知道祁雲已經醒了,所以才會肆無忌憚。
這個國家,叫做羌國,也叫作婼羌國。
而他在蕭讓所學的歷史上也是存在的,換做現在的地理位置來說的話。
婼羌國原址位於新疆若羌縣。
婼羌國的地域較廣。
《漢書·西域傳》記載:“出陽關(今甘肅玉門西南),自近者始,曰婼羌,婼羌國王號去胡來王,去陽關千八百里”,“西與且末(今新疆且末縣)接”,“西北至鄯善(今新疆鄯善縣)。《十三州志》雲:“婼羌國帶南山(今新疆崑崙山),西有蔥嶺(今新疆帕米爾高原),或虜或羌,戶口甚多。”
顧領剛《史林雜識·天山南路之羌》中指出:婼羌在古代分佈於青海西北部及新疆南部崑崙山北面,最西直到(今印度)克什米爾北部。
西域學專家蘇北海先生亦認為:“西漢時代,婼羌部落就廣泛地分佈於崑崙山、喀拉崑崙山、帕米爾高原南北地區。”並將他們歸入氐羌。
婼羌國來源於若人、羌人,與春秋時入居中原的陸渾戎、陰戎、小戎等同族同允姓。
允姓人與華夏族關係密切。《左傳》昭公元年雲:“昔金天氏有裔子曰味,為玄冥師,生允格、臺驗。”
《元和姓纂》裡說:允姓,“允格之後。允格,金天氏之裔。”金天氏指的是東夷氏族部落長少昊,約與黃帝同代,率眾與黃帝、炎帝裔族結合,共同組成了華夏族。
《左傳》襄公十四年記載後的杜預注:“四嶽之後皆姜姓,又別為允姓。”
四嶽系姜姓炎帝后裔,帝譽高辛及堯帝時為大部落酋長,均為華夏族。
允姓的一支居於若水而名若。《山海經》雲:“南海之內,黑水之間,有木名若木,若水出焉。”《史記·五帝本紀》裡有記載:黃帝第二個兒子“昌意,降居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