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殿前御試(第1/3頁)
章節報錯
“楚錦杭是誰?”蕭讓看著那大殿上答完題的三人。
“回大王,學生是楚錦航。”其中一人連忙跪倒,以為自己惹到大王了。
“這份卷子是你的吧?”
那人抬頭看了看,“是。”
“你小子這是怎麼想的呢?”蕭讓看著他的答卷,哭笑不得,但是又覺得此人與眾不同。
因為他的卷子上的答案是字數最少的。
國之根本是什麼?答案:有錢,有足夠多的錢。
你的特長是什麼?答案:賺錢,經營。
你能給涇國帶來什麼?答案:幫助大王和涇國賺取更多的錢。
別人洋洋灑灑,大寫治國之道,他倒是和其他兩個不一樣,倒是有些賣弄小聰明瞭。
“你來告訴孤,為什麼國之根本是有錢呢?”蕭讓覺得這傢伙挺對自己的脾氣。因為他也愛錢,很多很多錢。
“回大王,學生以為,一個國家,只有足夠的富庶,才可以安定。有錢便可以改善國民生計,強大軍隊。民生安定,則國安定。軍強馬壯,則可震懾四方。”楚錦航被他這麼一問,倒是滔滔不絕起來。
“那你覺得,如何才能使我涇國更有錢呢?”大殿之上,一個老臣開口問到。
國富民強,這是誰都知道的道理,哪裡是他一句話兩句話就可以搞定的呢。
“這位大人,自古以來,一國之收入,主要以人丁賦稅為主,其中以人口稅,糧食稅為主。然而,國之根本便是民,若是趕上蝗災澇旱,百姓則食不果腹,這更會傷之國本。”
那人可能是說的渴了,舔了舔嘴唇,繼續說。
“而輕商重農是古制,但是千百年來,真正有錢的,反而是經商之人。依學生之見,大王可下旨,減輕百姓賦稅,然後改變工商稅收的規則。採用收入之百分比提成,百姓稅收減輕,就有錢去購買,這樣商人的收入也會增加。”
“然後我涇國可對鹽,鐵,酒,茶,馬等實行選擇性的壟斷,以此增加漕運官銀。之後加強與他國的經歷往來,實行開放制度,吸引打量的商人來我國經商,如此一來,涇國財政定可增加不菲。”
此言說罷,大殿之上唏噓不已。
“若是引進他國商人,夾雜了敵國細作怎麼辦?”
“對呀,這黃口小兒說的輕巧。”
那些大臣們都在議論紛紛,只有一個人心裡樂開了花。
那就是坐在龍椅上的蕭讓。
“這小子真他媽的是個人才呀。如果用了他,是不是就可以給我賺更多的錢了,那到時候我哪裡還用去想著辦法敲竹槓了。”
“楚錦航。”蕭讓忍住了心裡的欣喜。
“學生在。”
“你父親是做什麼的?”
“學生之父,乃是經營布料商人。”
“難怪。”蕭讓心裡暗道,這傢伙肯定從小跟著自己老爸學習生意經,值得培養一下。
“傳旨,楚錦航欽定為本次科舉狀元。”
這句話說出來,大殿之上又是一陣喧譁。